第一章~身患重症无药可医,踌躇再三怆然归乡
第二章~河边破房陪母度日,平淡岁月互诉衷肠
第三章~姻缘不顺难以成婚,站桩返虚与病勇争
第三章~光阴荏苒四处求医,相依之幸终成回忆
第四章~无名失火飞来横祸,薄情寡义装修遇阻
第五章~重回职场前路茫茫,坚持不懈生生不息
第六章~女友嫌弃不辞而别,万念俱灰顾自伤心
第七章~重病住院独木难撑,无良保姆屡范大错
第八章~疫情四起错失良机,病入膏肓艰难决择
第九章~中年危机再度辞职,不负韶华考试通过
第十章~褥疮之痛不忍侧目,七星续命寻遍南门
第十一章~峰回路转再遇良医,依依不舍手握余温
第十二章~大劫难逃隔空相望,造化弄人夜半往生
第一章~身患重症无药可医,踌躇再三怆然归乡
“二娃子,你看你妈妈走路那样的,好明显走偏了,这种样子肯定是有问题哦。”二娃和三舅妈一起走在王大妈的身后,边走边唠着嗑。
“是唉,我早就发现了,她走着走着就走一边去了,就像斜着在走路一样。”二娃又看了一眼王大妈走路的姿势,嚷道:“妈,你又走偏了,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走偏了哦?”
“我没走偏啊,这不是对的嘛。”每次谁说王大妈走偏了她就死不承认。
“哪里走对了嘛,你要朝这边走。哎呀,这样子才是走正了的。”二娃一边扶着王大妈一边把她往路的另一边掰,可是走不了几步又会走偏。
……
2013年的时候王大妈走路开始有些不稳,往往走一段就老是偏离正轨走不成直线,有时候坐椅子上头也会偶尔晕呼呼的。那年二娃的外婆刚离开半年,二娃的父亲也就是王大妈的老伴刚离开一年半。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连遭不幸的打击确实太大了,二娃都还没反应过来,王大妈就这样突然接连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和丈夫。就像后来二娃也失去了妈妈一样,天才知道,那会王大妈心里得多苦啊,所以后来王大妈的病倒也是再正常不过得事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二娃并没有对这样的心理历程和症状预兆引起重视。因为要在省城讨生活学本事,二娃在外婆去世后也只能每个周末回去陪陪妈妈。所以到现在也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回家去陪伴孤独伤心的妈妈。苦命的王大妈还有个大儿子,可惜早年就安家在外省了,更是不能分身出力无暇他顾。就这样,二娃和他哥好像都忽视了王大妈的初期病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久的一天,二娃的爷爷打电话说王大妈住院了。等二娃风驰电掣赶回去的时候王大妈还在做理疗,那是在县城里一个骨科方面的专科小医院。就是在这个小医院里,王大妈曾经悉心照顾过二娃两次。十年前二娃发生意外大腿骨折,前后两次手术都是在这里做的,现在又回到这里心里唏嘘不已。
问过医生后二娃才知道诊断是按中风后遗症给王大妈下的单。怪不得没有去县医院,当时初期的症状王大妈应该以为就是腿脚不利索的毛病吧。但比较多疑的二娃这时候就有点迷糊了,因为在他的记忆里王大妈妈也没中风过啊。怀疑归怀疑,也就是有那么半个念头而已,做完理疗二娃就带着王大妈回家去了,也没有再深入的去了解过这个问题。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次住院后不久王大妈又第二次住院了,并且还是在同一家医院。思前想后二娃觉得不对劲,必须要带妈妈去一趟大医院看看才行,还没等付诸实施。阴差阳错的二娃他哥也得到了消息,急匆匆赶回来后也没先给二娃商量,直接买了机票就要接王大妈去浙江治疗吃中药,说是中风这种病是可以调理回来的,他那边有个神医可以试试。因为那个老中医一直跟二娃哥嫂家有来往,不管是谁有啥病都会先找他把脉开药。中医虽然可以开普遍性的方子,但对每个认也将就通过望闻问切来辩证施治。所以带王大妈过去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木已成舟,举棋不定的二娃也没法去反对这样的好意,最后只有任着王大妈过去了。
王大妈在大儿子那边住了半年,每个月要吃八千块的中药,每次电话里都给我说的“还行”,“不错”,“还是有点作用”,慢慢的二娃也放心下来,一度想过去看看的想法也有些变了。虽然心里有许多次不放心,还是按了下去。毕竟来返一次也是需要不少时间和钱的。当时二娃因为换了职业方向,正在转型中收入很低,除开房贷其实也剩不了多少钱了。再者二娃和他哥关系也很不好,在对父母的问题上本来就是互相看不顺眼的那种。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底,王大妈自己也想回老家了,因为大儿子那边呆着实在太远,没有邻居街坊亲朋好友说话,气候和吃喝拉撒都不适应,日子很不好过。约好了王大妈的下机时间,二娃很早就兴冲冲的在机场外面候着了,等了许久也不见人出来,电话也打不通,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就看到我王大妈出机场了。那一刻先是很兴高采烈,但接着马上就是跌落深渊。满心以为会正常走路的妈妈居然被一位空姐搀扶着步履蹒跚一偏一偏的向他小心翼翼的走去,在二娃看来,和去的时候比起来王大妈明显是又变严重了。二娃如遭雷击呆立当场终于意识到这病大有古怪,弄不好这半年已经是耽误病情了。要么是王大妈报喜不报忧,要么就是那中医还是有些效果但回来路上因为某个原因又变严重了,王大妈的心理素质本来就不好。因为他哥信誓旦旦的说妈妈要好些了走路已经没有偏了,他断然是不会在这种事上诓骗的。
当晚八点二娃就急不可耐的抢了一个大医院专家号。一周后,二娃带我着王大妈妈忐忑不安的走进了这家大医院门诊大楼。已经有好几年没去拿过药了,二娃也记不起这位医生的名字,但王大妈妈年轻时就有焦虑症和植物神经紊乱方面的毛病,每次都是找的这位医生,搁那吃了几十年的药,每回吃了药以后王大妈身上不舒服的肢体症状就会轻松许多甚至消失了,但如果不持续吃下去,过一阵子那些症状又会重蹈覆辙。这回二娃也是给王大妈挂了这位老专家的号,因为在他心里总隐隐约约的觉得妈妈还是属于是神经内科里大脑方面的问题,绝对不是啥中风后遗症。
这个老专家只有上午的号,怕到时候来不及错过来之不易的门诊机会,二娃还特意带着王大妈提前一天到省城,去医院外面租了个旅馆。王大妈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夜里睡觉会打呼噜,还特别大声。
果然不出所料,老专家听了二娃和王大妈的自我描述,当即就下了入院单。根据王大妈走路不稳,夜里多梦,手脚不利索,表情呆滞的症状专家医生初步怀疑是帕金森综合症也就是脑萎缩,嘱咐二娃带王大妈赶紧住院确诊治疗。二娃恍惚地拿着入院单,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几个名词,不知道是啥意思。上网查了一遍后心里顿时就凉了半截,大概知道了这是一种进程不可逆的退行性老年疾病,总的来说比癌症好一些,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妈妈的生命,但病程后期也会很痛苦,并且有几个并发症也是会影响生命。二娃心情麻木,那天都不知道怎么走出医院的。回家的路上在好几个案例里看到了一些数据。患这个病的最后坚持的短的差不多活两三年,一般的五年,比较久的有八年,最多的还有活了十多年的。虽然对这样的结果有些心理准备,但刚刚失去了两个亲人,二娃心里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思前想后实在想不通自己为什么就这么倒霉,自己和妈妈说到头也是个好人啊。二娃一边安慰着王大妈一边安慰着自己。心里也暗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他信誓旦旦的觉得至少得让妈妈再活八年吧。就是这样一个早已埋下的伏笔,与王大妈这最后的八年之劫不谋而合了,也许这就是天意如此吧。
这家大医院在全国范围闻名遐迩,主要辐射西南部地区。人满为患的住院部重来都不好进,一般的疾病医生都不会开入院单,开了单子后还必须去预约好了再等上一周到一个多月才会有床位。二娃只好带着王大妈回老家去等待床位了。还好县里离市区不远,当天晚上二人就回到了家里。
那天回去后二娃心里一直都很失落,茶不思饭不想,也没啥心思完成工作了。原来二娃是自己做设计的,开了个小工作室,专门接私活打野。自从从机场接到王大妈后因为这病他一连推掉了两个私活,拒绝了公司领导的几次相邀,一心要去陪着王大妈。因为那些私活项目都是要去勘察现场的,来来回回会耽误很多时间。
王大妈去大儿子那边之前,其实已经没法自己做饭了,最多弄点简单的饭菜。因为手会不听使唤,动菜刀的话太危险,有一次就切到了手指。从那天开始,一直到后来都是二娃来给王大妈做饭了。在最后的这几年里二娃希望妈妈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之前父亲外婆去世以后,好多时候是王大妈自己做饭,有些时候爷爷奶奶下来陪下王大妈,他们也会帮着做饭,到了周末二娃回家就负责做张罗好吃的。等待入院的时间里,二娃也每天不重样的做着好吃的。好在他平时自己也喜欢做饭,时间久了味道各方面也还过得去,也知道王大妈的口味喜好。只要是二娃做的菜,王大妈都觉得好吃,吃的干干净净,现在想想,也许就在这一点上王大妈还是算很有口福得。
回家一周过后,二娃开始催促医院办理床位的工作人员。那时候的心理是怕妈妈突然出意外,门诊上的老专家没有给开药的,只让王大妈尽快住院。怕去迟了病情没有稳住发展厉害了,怕等太久把病情拖严重了,心里各种担忧各种怕。连着催了两天还是没有床位。第三天二娃不得已使出了杀手锏,一个大小伙子居然在电话里差不多哭了起来,哽咽着向工作人员说明了原由和情况,希望快一点能住进去哪怕住在走道都行,盼着早一天吃药就早一天控制起来。医院的工作人员是个阿姨,心眼应该挺好,见二娃感情真挚也确实情况着急,又等了几天就给王大妈安排了一个单间住进去,之所以单间是因为别的多人房和过道虽然便宜但都太抢手了,而且王大妈还老打呼噜会影响同房病人。
这一住进去,二娃心里就踏实了不少。心想管他是好是坏,至少一时半会妈妈是安全的了。医院的的住院医生很快就给王大妈安排了一系列检查,三天后经过多科会诊才管床主治医生才确诊了脑萎缩,开了许多对症和缓解症状的西药,又专门开了姿势锻炼的运动疗法。当时王大妈还处于这病的初级阶段,除了走路不稳暂时还能说能吃能走路啥的。医生觉得王大妈必须自己要坚持锻炼,还得有好的心态,那几天每天都会教两个可以自己回家锻炼的动作,可惜出院后王大妈坚持了几天就不做床上锻炼了,也许这就是后来病情控制不了发展的原因。这一回住院很有收获,二娃问了医生许多问题,又问了几位比王大妈严重的病友,半夜还老是上网查资料,一周下来出院时,心里有底了,大概知道怎么长期的对付这个病怎么陪伴妈妈了。王大妈不是重症,达到了检查确诊和开药锻炼的目的后就和小儿子欢欢喜喜出院回家了。
医院给开了很多药带走需要长期吃,从此以后王大妈每天吃药都要吃好长时间。这些药还不包括大儿子那边调理的中药,以及缓解震颤促进小便的草药。那时候的王大妈和正常人差不多,但她胆子很小特别怕死,所以平时吃药锻炼都很配合,就是得有人随时督促她,二娃不说她她就不喜欢动,缺少一种自发的主动意识。这也是绝大部分这种病患者的共同点。
住院期间到后来出院后回到家里的疗养,二娃每天都守在王大妈身旁,陪着锻炼,王大妈也乐于享受儿子无微不至的照料,身体不痛嘴上也不闹很是听话。其实在我们许多人心里,这种可以相伴的日子真的很幸福,二娃当然也不想离开那样的幸福生活并且深陷其中,后来二娃又接连拒绝了几个私活。那一行到了年底,活就有些多,但二娃不想为了钱放弃最重要的妈妈了,之前的外婆离去就已经吃过亏这次再也不敢大意失荆州,凡事都必须亲力亲为,都要自己去守着才会放心踏实。就这样,出院后的半年里二娃把多年积累的客户也得罪的也差不多了,严重影响收入。二娃权衡利弊,还是觉得应该陪伴含辛茹苦生养自己得王大妈,挣钱的事来日方长。
这次住院王大妈的大儿子也赶了回来,呆了几天又走了。他回来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但是心意可嘉。人生就是这样吧,一步一步的就走到了我们没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局面。当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只剩下永无止境的悔恨。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做法多少还是有些用的,有守在身边的,有千里挂念的,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刻王大妈和很多老无所依的人比起来还是很幸运的。
出院回家后,二娃就彻彻底底回老家了。之前王大妈回来的时候就已经退掉了市区的房子。这次出院更是直接把准备发展的对象也断了联系。坐在离开省城的车上,二娃百感交集,呆了十二年的地方就要这样离开,这一走也不知道哪天能回来了。二娃坚定地握着妈妈的手,希望今后的陪伴可以让她坚强快乐起来,能督促她好好锻炼不放弃自己,能控制好她的病情不变严重,能延缓她的寿命多享几年儿孙之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