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2018-08-29
产品经理与开发这对相爱相杀的小伙伴经常要在一起讨论工作。与开发沟通虽然不是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但沟通不顺畅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果。
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以开发的视角,产品经理就像瘟神一样自带不详的阴影,每次过来不是改需求就是催进度。情商低的产品经理遇到火爆脾气的开发还有被打的风险。
其实,有效的沟通比肌肉更有力量。沟通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提高的。我总结了三点与开发沟通的注意事项,分享给产品岗的小伙伴们,帮助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要让开发了解需求的愿景。
很多产品经理非常在意交互文档的全面和具体,而往往忽略背景和市场目标这部分内容的沟通。相应的,有的开发只关注自己负责的开发任务,就像盲人摸象对项目的整体并没有清楚完整的认识。
需求的背景和市场目标,我将它们统称为愿景。愿景看似虚无缥缈可有可无,实际非常的重要。让开发充分了解需求的愿景,有以下几点好处:
1.实现同一个目标,开发可能有更高明的解决方案。
开发长期奋斗在写代码的一线,比产品经理更加了解前沿的技术。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同一个功能,开发可能有更更成熟、更先进,或更低成本的解决方式。产品经理应该听取开发的建议,选择最优的方案。
2.对未来变化有所预判,开发在设计架构时会更加注重兼容性和扩展性。
因为市场的变化或领导的要求等各种各种的原因,改更或增加需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开发能够提前了解需求的愿景,把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考虑在内,可以减少后期改动的难度,万一真的要改不至于完全推倒重来。
3.共同的目标让团队更有凝聚力。
愿景是工作的目标也是意义所在。每个开发的心中怀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成果可以改变世界。工作有意义对开发是一种无形的鼓励。
拥有共同的目标也会增加开发和产品经理的归属感,让双方统一战线,成为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战友。产品经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情感上获得开发小伙伴的支持。
二、小事微信说,大事当面说。
微信可以换成公司内习惯使用的其他通讯工具。
开发在工作时会进行大量的逻辑复杂的思考,如果突然被打断,有可能几个小时思考的成果就前功尽弃了。而且重新进入心流也需要启动时间。普通的小问题,像一些特别的小的变动啦,补充的提醒啦,咨询一些不急的小问题啦,可以在微信上问,等开发忙完了会看。
重要的事情,例如比较大的、紧急的需求变动,一定要当面说。不要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微信或邮件沟通。
有研究发现,只有小部分信息是由语言文字传递的。语调、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沟通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文字沟通虽然能减轻产品经理的心理压力,却为冲突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微信上干巴巴的文字很容易脑补出生硬的语气和铁板一样的脸。相信好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是正常的工作交流,微信上越说越生气,觉得屏幕对面那个人没礼貌好讨厌。但是当面聊天时,又觉得对方人还不错,最起码可以维持的礼貌和客气。
当遇到潜在的矛盾,积极主动的面对面沟通,加上真诚、礼貌、解决问题的态度,是避免产生的激烈冲突的良好开始。
三、复盘每一次不良的沟通。
很多产品会在沟通前做功课,提前梳理需要沟通的内容和逻辑,准备好技术可能质疑的点。预习是提高沟通效果的好方式,不过大部分人往往忽略沟通后的复盘。其实对于提高沟通力,复盘更加有效。
什么情况需要复盘呢?我的建议是,复盘每一次触发双方不良情绪的对话。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对自己和对方的情绪有所察觉。这个就像我们小时候的错题本,记录下每一次失败的沟通,找到原因,持续改进。
记录的多了你会发现,很多分歧并不是真的观点相悖,而且双方讨论的侧重点并没有在一个层面上。产品与开发的知识背景、项目经历和岗位立场天然差异,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的理解角度各不相同。
出现分歧不可怕,怕的是鸡同鸭讲,双方不知道误解的存在。每次出现误解,正是产品经理弥补思维盲区的好机会。深入理解开发的想法,学着站在开发的角度看待问题,产品经理可无限接近“技术思维”。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很多时候不是理解的分歧,纯粹是技术那个人不好沟通哇!对于这种情况,复盘依然有效。是哪句话触发了对方的情绪机关枪?又是哪句话让对方很受用?复盘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反馈,让我们找到最适合这个人的沟通方式。
以上是我作为产品经理,对与开发沟通这件事的一些思考。总结来说,在尊重对方的大前提下,学会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就能避免很多沟通障碍。其实改善沟通能力的过程,也是产品经理不断成长的过程,相信未来大家都能成为开发眼中喜闻乐见的产品经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