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成长励志读书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时间上的强迫症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时间上的强迫症

作者: CF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12:49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想让我"藏"起来的书,想要隐藏起它所有的光芒。

这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呢,竟然想让我成为历史上的"秦始皇",以"焚书坑儒"这样决绝的方式阻止它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柳比歇夫这个人

柳比歇夫在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印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在大学教研室兼任科室的负责人,常常到各地去考察。

他的知识面有多广,是很测度的,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

不管是《古兰经》,还是历史上的宗教,不论事复变数理论,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他都能夸夸其谈。

他还跑遍了俄罗斯欧洲部分,去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害虫。

就单单拿地蚤这种害虫来说,他搜集了35箱,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共计300种,他搜集的材料要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

他的成就似乎是一般人努力十辈子也达不到的存在。

柳比歇夫是天才吗?

不,柳比歇夫成就的关键就在于他对时间"变态般"的执着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时间上的强迫症

他会用结算表,统计每天干过的事情

如:1941年6月23日,空袭警报几乎维持竟日,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大会,夜间值班。

        1941年6月29日,基辅,9-18时在动物研究所值班,研究线解法并写报告,夜间值班……合计5小时20分。

不管他送他的大儿子,小儿子送前线,还是他同妻子,孙儿乘船疏散,他还是在一丝不苟的,简洁,不带感情的记录着时间账簿。

这样一天天的记录,每个月都会被他做成小结,画一些图,列一些表,到年底又根据每个月的小结做出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他像是年终要跟领导做工作总结那样,把自己的时间做的清晰,一目了然。自然他没有要汇报的对象,他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忠于他自己。

他说:没了这种时间时间统计法,他就无法展开工作,无法安排事情的分配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  "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的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随便拿出一天做例子:

基本科研:1小时15分

分类昆虫学:2小时30分钟

安置捕捉器:20分

分析:1个小时55分

休息:看报20分

看霍夫曼的《金罐子》:1个小时30分

给安德郎写信:15分

共计:8个小时35分

我们随便拿一个月总结做例子: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20个小时55分

附加工作:50个小时25分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合计:136小时45分

不管怎么样,柳比歇夫从1916年到1972年去世的那一天,56天如一日的记下他的时间支出,他的历史长篇一天也没有中断,即使儿子的夭亡也未能阻止。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时间上的强迫症

多年来看表的结果,使柳比歇夫似乎对时间有种特别的感觉。

这种记录时间的工具似乎已经和他深刻的融合在一起,在他身体里滴滴答答的走着的生物钟已经成为了一种感觉兼直觉的器官。

他可以用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间在表盘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中,更像一巨大的涡轮机,用生命的叶片在拼命的阻止时间急流的流逝。

如果对于我们的时间采取这样的方法,我们会得出什么?

大概如下图吧

20%:和朋友聊天

20%:刷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

20%:发呆,什么也没干

20%:磨磨蹭蹭,看起来在工作的样子

20%:工作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在努力,什么朝九晚五忙成狗,什么天天都是996,但你的时间真的拿来工作,拿来学习了吗?

这样纯粹的记录时间可以让我们显出原型,这样的时间本身不带任何偏颇,这种用笔和纸是不会撒谎的,这才是能够客观的反应我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方式。

这本书给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塞纳斯说过:“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我们仔细问及生命的本质,不过是时间罢了,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计起来的。

而柳比歇夫的方法以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这样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延长了生命的时限。

而另一部分就是超越自己的可能,对于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来说,时间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才能为成功打好基础。

但是合理安排好时间,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

究竟怎么才算是安排好时间呢?

我们对时间分配的误区仿佛是越觉得任务压力大,越倾向于把自己整块和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面,越是把所有的时间对付任务,越是觉得生活如此枯燥,越是对任务索然无味,丧失兴趣,越是无力挑战,也越是效率低下。

真正的会对时间投资管理的人,就更懂得劳逸结合的道理,学生压力大,脑里也越是要忙里偷闲,偷时间去干别的兴趣爱好。

所以往往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累了,最好是停下,看闲书,作杂事,等超我(心理学上讲超我是一切社会所赞许的良知,美德。这里可以讲良心,也可以指愧疚的)反应过来,似乎不应该在做任务的时候开小差,这样慢慢的积累对工作的热情。

积累到一定的点,感觉可以进去工作的状态,就可以用平常难以投入的激情和状态快速搞定有压力的工作。

柳比歇夫的方法可以复制吗?

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如柳比歇夫那样的效果,这种依靠他自己总结琢磨的方法已经和他的血肉深刻的结合在了一起。

柳比歇夫的时间不一定都广泛的适用于自己,即使有这种强烈模仿的心理,一丝不苟的按照他的时间统计法,也只是机械的照搬经验,对于个人来说,不仅起不到作用,还有可能徒增焦虑。

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根据自己的特色是完全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找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把时间聚焦于你的能力和目标之上。

只要长时间的使用这种方法,有系统,反思,优化地使用,就可以成为大家眼中的天才,一步步的缩进与自己目标的距离。


此文完结

文‖丘吉尔的黑喵

大千世界,见字如面,希望在文字的世界与您相遇,关于时间,关于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期待您的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时间上的强迫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kh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