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一帝。”其以《贞观之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唐盛世。以至于现在遍布全球的华人聚集地都有个统一的名字“唐人街。”
然其又是一位非著名的文学家。诗、赋都有极高的造诣,但因帝王的身份及光芒,掩盖了文学方面的成就。后人时有批评其好为宫体诗,诗亦多有缛丽之作,追求华丽。
在这里只能说此等人皆是不动脑子的人。李世民是谁?武定江山,横扫六合。设文学馆,举十八学士。自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以武定天下,文治江山的英明神武大帝,怎么会把自己禁锢于绮丽华美的宫体诗中呢?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一首《饮马长城窟行》,尽显悲壮豪迈的战争画面。“饮马出长城,”天下皆为吾之牧场!傲世寰宇的王霸之气可有宫体诗的影子?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还陕述怀》。雄姿勃发!
然其时文风多传承自汉赋及南北朝时代,赋体多华美绮丽之作。兼天下承平,亦不免有吟风弄月之作。此便成为了好宫体诗之证据实乃以偏概全之说。
身为开创一代盛世的帝王,必然时时以政德为主。而文学创作当然会以有利于统治江山为基调。
如其晚年所作《感旧赋》并序。既有汉赋之风韵,又彰显帝王之雄阔豪迈。情景交融,将山川自然之景与追忆往事之情交织融合。更将情景之述转为自己的所思所想。忆戎马一生,横扫六合之豪。感时光流逝,兴亡更替之慨。语言朴实大气,实为“赋”体中的经典之作。
李世民——被帝王光环掩盖的文学家该文于李世民晚年东征高丽途经洛阳所作。对于征高丽,朝廷上下人等是有心结的。大隋朝的灭亡源于百万大军征高丽的失败,上至朝廷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家中皆有埋骨高丽的前辈亲人,在那里战死者的尸骨被垒成京观展示。
而东伐高丽,李世民是在一众肱骨之臣的反对声中强行出征。当行至洛阳,驻马于年轻时征战之地,不免心情复杂。“怀壮龄之慷慨,抚虚躬而自伤。”有追忆与伤感,有自豪与无奈,以英雄迟暮收尾。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贞观政要·文史第二十八》还记载,贞观十一年,邓世隆要求为太宗的文章编辑文集,太宗拒绝了,他说:“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太宗每提文章,必联系到国家的兴亡。此等胸襟又岂是一个“宫体诗”所能概论的。
由此可见,太宗的文学造诣不逊于其武功成就。惟其谦虚自省,文学之名不彰于世而已。
网友评论
拜服!🙏
哥哥加油!😄
英雄有女儿柔情。
期待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