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汉字的相对缺点(3):海量字库,受制于时 | 汉字VS字母

汉字的相对缺点(3):海量字库,受制于时 | 汉字VS字母

作者: Intelingual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23:19 被阅读41次

欲阅读更多关于法语学习的系列文章,请点击这里:目录

1947年的美国纽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一位中国教授带着他的女儿,提着一个包着油布的木箱,来到了Remington打字机公司位于纽约的办事处。二人随后被带入一间肃静的长方形会客厅,厅中的一端坐着Remington公司的十来个职员,另一端则放置着一张小桌子。

中国教授和女儿来到桌旁,将木箱中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上。那是一台样式有些奇怪的打字机:它高23厘米,宽36厘米,深46厘米,按键则有64个之多。比当时主流的英文打字机要大出一圈。↓

明快打字机

中国教授为女儿拉过一张椅子,让女儿在这台打字机前坐下,做好打字的准备。自己则清了清嗓子,面向在座的Remington公司职员说道:

全世界的人有三分之一使用的文字是汉字或一部分是汉字,如日文、韩文,但是迄今没有良好的中文打字机,原因是汉字的复杂性。一般人用的商务印书馆中文打字机有字盘,盛着两千多常用字粒,别的字则按照使用频度放在四个别的字盘,假如要用的字不在常用字盘,打字员需要在其他字盘里找。使用打字机要六个月的训练,而训练后打字的速度,也不过和用手写差不多。中国自从发明文字笔墨和纸张以来,抄写的方法不曾有过重大的改变。

在说完这一番话之后,中国教授伸开右臂,向小桌的方向微微侧了侧身,在引导众人的视线落在桌上的打字机上后,他继续介绍到:

但是我现在发明了一部只有六十四键的,任何人不受训练也可以打的打字机。每字只按三键,速度每分钟可达五十字...打字员熟悉键盘之后,不看它也可以打字,即有以凭触摸打字(touch type)。

读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要知道,常用汉字的数量有3000余个,是英文26个字母数量的几百倍,一台只有六十四个按键的机械打字机,是如何完成对上千汉字的快速检索、输入呢?

事实上,这台名为“明快”的打字机,所基于的原理,是这位中国教授经数十年呕心沥血,所研究出的“上下形检字法”。所谓“上下形”,就是放弃汉字的笔顺和读音,只看几何学的高低,取字的左边或上部最高笔形,和右边的最低笔形,将数千汉字拆分为六十四个最小不可分的“部件”,非常类似于王永民先生在1983年8月发明的“五笔输入法”。↓

在电脑内存尚不支持通过拼音云联想快速输入字词的年代,红极一时的五笔输入法键位

在用明快打字机输入时,需要经过以下四步(此处以汉字“七”的输入过程为例):

第一步,将需要输入的汉字“七”按照“上下形检字法”,拆分成上半部的“十”与下半部的“(乚)”。

第二步,在明快打字机键盘最上排区域(“首钮”),敲下上半部对应的按键“十”。↓

明快打字机键位

第三步,在明快打字机键盘中间区域(“末钮”),敲下下半部对应对应的按键“乚”。于此同时,打字机内部复杂的机械系统会带动嵌有字模的滚筒,筛选出与这一组合所匹配的8个汉字。

第四步,打字员通过位于键盘上方的取景器(“魔眼”),观察由机器选出的8个汉字,并从中选择出需要输入的汉字“七”。

第五步,打字员于键盘最下方一排按键区(1-8),键入汉字“七”在“魔眼”中所对应的序号,进而带动字模在纸上敲击出汉字。整个输入过程,可以说完全就是当今各种中文输入法的机械化翻版,这在当时可谓是里程碑式的创举。↓

拼字→检字→输入

介绍完打字机的使用方法,中国教授便示意女儿开始打字。为了这一天,父女二人已在家中进行过演练,打字机一切正常:是时候展现它的功能了。在十余双眼睛的注视下,女儿接通了开明打字机的电源,用旁人所难以觉察的微颤手指,按下一键。

机器没有反应。

女儿开始紧张起来。她回头看向身旁的父亲。父亲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向女儿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女儿继续打字。

女儿定了定神,又按下了第二键。

机器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女儿慌了神,口干舌燥,紧咬下唇,又按了一键。机器依旧如故。父亲见状,连忙走到女儿身边试打,但打字机并不领情。会客厅里一片安静,只听见父女二人敲击打字机键盘的“咔”、“咔”声。然而机器始终不肯有所动作。

在经过几分钟徒劳的努力之后,父亲只得躬身向Remington公司的职员道歉。父女二人默默地将打字机装回箱中,狼狈离场。开明打字机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这样以彻底失败而遗憾告终。↓

起起落落落落落......?

这则故事里的中国教授,就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家林语堂。他于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教会牧师。由于独特的家庭环境,林语堂得以自幼接受全英文教育。1912年,林语堂即进入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攻读英文,并于1916年毕业后赴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

此后,林语堂负笈海外,于1921年在哈佛大学取得比较硕士学位后,辗转进入当时欧洲的顶尖院校之一——莱比锡大学,并于1923年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民国时期的著名英文学习丛书:《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即是出自林语堂之手,可谓不折不扣的语言大师。↓

美国杂志对明快打字机的报道 插图为林语堂与操作打字机的女儿林太乙

除了语言学上的建树之外,林语堂更是用纯正的英文,以包含深情、深入浅出的笔触,创作了一系列如《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的英文佳作,向世界介绍传统中国文化。其中,《生活的艺术》一书,更是在1938年连续52个星期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这些著作的风行,不仅奠定了林语堂先生的国际声望,也为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一个长久以来埋藏在他心中的梦想,也就此破土而出。

这个梦想,便是制造一台中文打字机。正如他在明快打字机的推介会上,以及我们在先前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由于汉字在本质上是一种表意为主、表音为辅的文字符号,文字所记录的是含义而不是发音,所以在理论上,对于每一个新事物、新概念都需要造一个新字。虽然存在诸如会意、形声、假借、拼义构词等方法来降低新造字数与记忆负担,汉字的常用字数还是达到了3500字之多,比起使用26个英文字母的英文,先天在机械打字机的设计与制造上存在劣势。

传统的中文“打字机”,通常需要打字员在上千个字模中找到需要的汉字,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打字员的输入效率,即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输入速度也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提高,输入成本更是高得令人难以负担。由此在出版、文书、通讯等领域带来的一系列不便,也使得本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的中国,被严重拖慢了追赶前行的速度,变得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在以机械化、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面前,愈发显得格格不入。↓

美国《生活杂志》于1927年调侃汉字打字机的漫画

与此同时,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更是依托其在输入效率上的优势,进一步在国际上攻城略地,对相对弱势的中文形成咄咄逼人之势,各种关于汉字存废的激烈争论喧嚣尘上,将汉字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推入危机存亡之秋。提高中文在机械输入时的检字效率,也因此成为关乎民族兴亡的当务之急。

长期使用英文打字机写作的林语堂,对英文相比中文在输入时的便捷、高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勤学慎思,且对机械自幼着迷的他,早在1916年便对发明汉字打字机产生了兴趣,在经过长时间的刻苦钻研后,终于在1931年作成基于“上下形检字法”的开明打字机草图,将古老汉字的人文之美与现代机械的科学之理完美结合,还中华文明在现代世界的应有地位。↓

机械与人文结合的极致之美

但由于经济拮据,加之研制难度较大,该设计一直难以变为现实。1935年,林语堂旅居美国,并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内,接连出版了一系列畅销读物,获利颇丰。截止至1946年,林语堂已积累了十几万美元的资产。

然而,本可就此过上优渥生活的林语堂,出于对梦想的执着及对汉字的热爱,不顾家人的反对,在不凭借个人声望申请任何研究经费的前提下,完全凭借自己的财力,一门心思地投身到打字机的试制过程中去。据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回忆:

他(林语堂)好像着了魔似的,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坐在书房的皮椅子上,抽烟斗,画图,排列了又再排列汉字,把键盘改了又改。父亲说过:“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父亲痴于发明一部人人可用,不学而能的中文打字机。或可以说,他有勇气,有决心,实现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梦想。

林语堂与他的明快打字机:“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为了试制样机,林语堂可谓煞费苦心:没有字模,就到亲自美国唐人街请专人定制。没有设备,就自己到纽约郊外找到一间极小的机器工厂来加工零件,不懂机械,就请来一位意大利籍的工程师帮助研制。由于零件均为手工定制,成本颇高,随着机器一天天成型,费用也随之节节攀升,像无底洞一般将林语堂先前积攒的十余万美元吞噬殆尽。林语堂的妻子也因家庭入不敷出而倍感焦虑,夜不能寐。但意志顽强的林语堂仍通过向好友和银行借款,咬牙挺了过来。

终于,1947年5月22日早上10时,林语堂父女俩将试制完成的开明打字机样机,从工厂小心翼翼地抱回家中,并由林语堂的女儿进行试打:一切顺利,开明打字机终告成功。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父女俩在Remington打字机公司的一番展示。

回到这个故事的结尾:即使在经过简单修理后,打字机恢复正常运转,中国各界名流也对之赞誉有加,但开明打字机的最终命运也就此注定。汉字庞大的字库,使得开明打字机的机械结构颇为复杂,除了导致其存在故障率高、维修麻烦等致命缺陷之外,其制造成本也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任何英文打字机。

1948年,与林语堂签约研究开明打字机量产可能性的Mergenthaler排字机公司曾测算,即便开明打字机成功量产,其售价也会高达1000美元之巨(约相当于今日的10000美元)在当时战乱频仍的中国,并无销路可言,即便战乱结束,也恐怕有价无市,乏人问津。一代里程碑之作也因此被历史所尘封。

虽然林语堂先生试图快速检字与字库筛选机械化的尝试,终因汉字字形繁难的天生缺陷而告失败,但其超越时代的汉字输入方法,却在数十年后电脑普及的年代里重获新生:电脑的海量存储能力与极高的检字速度,使得当年庞大字库对林语堂先生所造成的困扰不复存在,一大批基于各种检字原理的输入法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它们的输入流程也均与林语堂先生当年的构想不谋而合。

可以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使用各种汉字输入法,在电脑及其他各种电子设备上方便地输入汉字,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各项便利,其源头均要追溯到1947年5月22日的那个早晨,由林语堂先生试制成功的那台“明快打字机”。↓

美国《大西洋月刊》于2016年1月1日刊发的文章指出,汉字如今的输入效率远超西方文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字的相对缺点(3):海量字库,受制于时 | 汉字VS字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yy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