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墉
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即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的发明家,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
至于旧式的刀片,则是平平一大片,常常只因为最尖端不够锐利,就被抛弃。
同样的道理,许多人用时间没有计划,虽然时间不少,却只利用了极少的一段,其它大部分被浪费。还不如事先作规划,分阶段办事,来得有效率。”
这不是由小见大,从一把美工刀谈到用时间
的方法吗?
好!接着我又看见桌上的钉书机,也可以用“格物致和”的方法想:
“钉书机具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钉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
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
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是因为他能像钉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也从钉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刘墉的“格物致知”写作法
提到钉书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
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枝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
听父亲说这话到今天,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作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
刘墉的“格物致知”写作法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如我最近文章中所说的,多读书,而且从“人地事时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让我举个自己在处女作《萤窗小语》中的文章给你看,那居然是我学生时代从标点符号里领悟的——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是叹号;至于不如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你肯用心,多观察,俯拾都是妙文佳句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