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是这么描述“快乐教育”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请注意,斯宾塞所描述的快乐出现在两个地方:孩子的未来和学习的状态。
这里面隐含着两个重要的事实:
1.一个快乐的人,需要的底层建设不是当下的每一个快乐瞬间,而是长久快乐的能力。2.学习和快乐不是一对反义词,它们完全可以友好共存。
不能仅仅只满足于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你要让他在成年的时候,具有是自己快乐的能力,这当然包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能力,抗挫、持续学习的能力。
只要让他们记住,快乐不等于轻松,快乐童年绝不是放任孩子任由他们自由发展,尤其是他们在需要边界、规则、坚持、成长的时候。
“知难而退”常常是快乐教育在学习中的伴生物。孩子们即使在自己非常喜欢的领域,也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后退的,因为减低自己的能耗是人类大脑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未经训练的大脑,初始设置都是避难就易,避重就轻,所以追求轻松就是人类的天性。籍着“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借口,回避自己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也是符合这种天性的吧。
只是,让对未来一无所知的孩子为他们自己做选择,看似给了孩子一个轻松一点的童年,但往往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为了孩子缺乏足够学习动力或者意志力烦恼不已。
所以再来明确一下,当我们谈到快乐教育的时候,我们要的是一个能长久在享有快乐能力,并且能够享受学习和成长过程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童年就是毕生高光时刻的孩子。“向前看,向回推理“,这是所有战略家的秘密,好的家庭CEO也当如此。还记得我们在第二章中,提出的那些问题吗?
“你们想过你们的孩子在将来会是什么样吗?
在他/她二十五岁的时候,他/她会在哪里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再想远点,三十五岁的时候?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当然每个家庭的希冀并不相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的追求,是跨越时间种族的人类的养育追求。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在25岁初入社会的时候,可以自律、有责任感、有好的习惯、能合作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梦想也有行动力、有良好的学业成绩、也有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当我们仔细思考了二十年后的样子,并向回推理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正如知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建议:“Treat a child as though he already is the person he’s capable of becoming.”(对待孩子,要像对待你期望中的那个他一样)
如果我们被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包围,我们将陷入“打地鼠”的模式,耗尽心力却越来越糟,最后发现地鼠是打不完的。然而战略,却是面向明天的,保证你赢在那个可见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