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悦美散文
读书/矛盾的《菊与刀》

读书/矛盾的《菊与刀》

作者: 始终装幸福像演戏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17:36 被阅读0次

      最近两年读了几本日本作家的小说,无一例外,读完之后总有一股莫名的抑郁,许多人物的性格,做事的逻辑让我无法理解,屡毁三观。按理说,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应该小于中西文化差异。但我所看到的恰恰相反,倒是欧美的小说中所呈现的东西容易产生共鸣。

      某天,一个学生来看我,讨论到上述困惑时,她推荐我看看《菊与刀》。书名怪怪的,菊与刀,多么不和谐,一个雅气,一个戾气。好奇心驱使我买了本看看。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鲁思·本尼迪克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这本书写于二战结束之前,出版于结束之后。这是一本研究日本国民性格的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尽快战胜日本,以及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的问题。   

      作者着重于从文化方面分析中美日之日的差异:

      第一: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这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现象,东方民族生下来就觉得背负巨大的恩债,欠父母的,欠祖先的,甚至欠统治者的,这在日本人尤为突出。所以他们对所欠的对象负忠孝的责任和义务。而西方人绝不会有这样的欠债感,他们会觉得社会家庭给予的都是应该的。他们认为爱是不受义务的约束,而是自由给予的。日本人有着非常顽固的等级观念,一定要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而美国人则把人人生而平等做为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则。

      第二:忠孝仁义是儒家文化核心,日本文化只注重的是忠与孝,而排斥了仁和义。这是中日文化的最大差异。日本人的忠孝无条件的,无条件孝忠天皇,因为天皇是他们最大的恩债。也可以宽宥父母的恶行,从不去管君主和父母是否行仁义。所以他们大部分人不会觉得在中国的杀戮是罪恶,他们认为是在尽忠。基于这点,想让日本人像德国哪样忏悔道谦几乎不可能。而在中国文化中,忠孝是有条件的,必须以仁义为前提。所以,中国讲究的是父慈子孝,君主也必须施仁政,否则人民就可以揭竿而起。   

    关于日本人的矛盾性,作者有精辟的概括:“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征服。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举几个例子。

      第一:日本军人在战场以战死而效忠天皇为荣,以被俘为耻,但如果他们舍生不得,做了俘虏,也并不影响他们全心全意为盟军服务,使盟军一脸懵,不敢相信。

      第二:决心本土作战、一亿国民总玉碎、誓死不降的日本人,天皇一声令下,便立即停止抵抗,之后也几乎没给占领军制造什么麻烦。

      第三: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倍受妻儿的尊重,但他同时可能在外面寻花问柳,而不会有任何自责感。

      第四:日本人发动了战争,置别国生灵涂炭,山河破碎,但并不影响他们拍出美国人都认为是最好的反战电影。

      第五:日本固守传统,至今都保留着唐朝时的某些风尚。但并不影响日本人非常易于接受新事物。有人评论说,日本人是最好的学生,在学习外来文化方面,日本人从不会像近代中国人那样去纠结“体”与“用”。他们学习得非常彻底,几乎完全西化。

      作者认为日本人的行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会达到无缝衔接,不会感到心理上的痛苦,因为矛盾植根于日本人的骨子里,是一种常态。

      看完全书之后,虽不能彻底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性格,但似乎也明白了某些东西,解开了一些之前的某些疑惑。从作者对于日本的恩债文化、义理文化、耻感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能为读过的那些日本小说,如《失乐园》、《告白》、《人间失格》,还有东野圭吾的作品中的人物在某件事上做出我不能理解的选择,在这本书中找到其合理的逻辑。

    一本书不足以完全了解一个民族,何况是那么久远的一本书。今天,了解日本的途径应该很多。 爱恨应有凭,有了解,才会理性地对待中日间的问题,盲目是最可怕的。

相关文章

  • 读书/矛盾的《菊与刀》

    最近两年读了几本日本作家的小说,无一例外,读完之后总有一股莫名的抑郁,许多人物的性格,做事的逻辑让我无法理解...

  • 菊与刀,与矛盾

    日本皇室的象征,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说的是展现日本民族的矛盾性,不过话说回来,谁骨子里没点矛盾感呢? 好像上初中的日...

  • 矛盾的日本—《菊与刀》

    第一次带着思考,深入阅读了《菊与刀》这本书,启发还是蛮多的,在读书会上也听到了很多的观点,就由这本书开启我...

  • 读书《菊与刀》

    日本人屈服于强者,但并不是屈服于强硬者。 要让日本人承认失败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你确确实实打得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菊与刀》―看透矛盾的日本

    日本,一个与我们国家关系甚深的民族,一个在七十年前想要侵占整个中国的民族,一个至今还因为领土主权,与我们国家产生纠...

  • 《菊与刀》关键符号|矛盾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初探

    作者意以“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二者体现了日本...

  • 《菊与刀》读后感

    当我打开《菊与刀》的百度百科时,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

  • 菊与刀真正的含义

    “菊”本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苯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西方人的冷静...

  • 读《菊与刀》有感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生...

  • 菊与刀,矛盾的日本人

    Ruth Benedict 所写的《菊与刀》对日本或者说日本人进行了深刻剖析。这对于一个不了解东方文化习俗的美国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矛盾的《菊与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pc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