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狗牙》开始,就对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印象深刻,荒诞不经的情节背后隐藏着犀利深刻的思考,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颇是我的菜,近期看了他2015年的作品《龙虾》,依旧延续了他一直擅长的反乌托邦题材,又与市面上大热的反乌托邦电影,如饥饿游戏、移动迷宫等有很大的不同,看完让人战栗,让人压抑,让人沉默。
影片的设定是在未来的社会中,单身是不被允许的,所有单身的人都会被集中到一个神秘的旅馆内,每人有45天的时间可以和其他人接触,如果期限到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就会被强制变成一种自己事先约定好的动物,然后被抛弃到大自然中自生自灭,男主角David设定的动物就是龙虾,片名也正是来源于此。旅馆外有很多叛逃的单身者,追杀这些单身者也是旅馆中住客每天的娱乐活动之一,每射杀一个逃犯就可以增加一天的时间期限。
主人公David遭受爱人抛弃,被迫入住旅馆,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和思想斗争后,他与一个冷血残酷的女人结为伴侣,但没过多久就因为这个女人残忍地杀害了他变成狗的哥哥而与其决裂,在旅馆女仆的帮助下,他把她拖进变身房变成动物,并成功地逃离了旅馆,在荒野中与流浪者为伍。却不曾料想,在规定不能结伴的流浪者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他们小心翼翼地隐藏着彼此的感情,但终有一天还是被领队发现了,两人都遭受了无情的惩罚,她也因此而双目失明,最后,他为了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设计杀害了领队,带着她逃出了荒野,隐匿于城市之中。
在一个把爱情奉为至高追求的乌托邦中,绝对不允许单身者的存在,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找到合适的伴侣,甚至通过种种极端的惩罚措施来禁止人们长期单身,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中,为了逃避惩罚,往往有很多人会采取削足适履的办法,佯装找到了爱情,其实只是害怕被变成动物而已,强制人们去寻找伴侣反而得不到真正合适的伴侣,当人们无法选择单身,又怎么可能找到真正的爱情呢?爱情本就基于选择自由的基础之上,如果人们被剥夺了选择和说不的权利,那所谓的爱情除了荒诞不经还剩下什么呢?结果就像男主角那样,伪装了没多久就露出了马脚,反而倒是在荒野中,没有寻找伴侣的压力,只有不能结伴的禁忌,却找到了自己的真爱,除了影片本身的反讽意味和黑色幽默,这似乎也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境,越是觉得不可能发生的偏偏越会发生,因为人真实的情感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更不是外部设计能够影响的,当一切力量把你推向一边,最后的结果往往都会适得其反。
纵观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爱情似乎总是反抗的动力源泉,无论是1984还是饥饿游戏,还是片中的David,爱情的出现就像是在压抑的深渊中偶尔浮出水面呼吸一口气,而在呼吸了这口气以后,恐怕没有人还愿意潜回泥潭之中,继续忍受任人摆布的压抑。所以,乌托邦中以爱情之名行使的种种荒谬政策,最终也都败给了男主角的爱情,这种爱情是费尽心思抓回的兔子,是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手语,是一起进城时的并肩而行,是共听一段旋律的双人舞,是失明之后的不离不弃,再强硬的手段、再严厉的政策都抵不过真情流露的力量。
其实单看影片的题材本身,就已经噱头十足,更难能可贵的是,片中还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设计。比如,单身者入住后不能携带私人物品,一切的衣物、个人用品都由旅馆统一供应,整齐划一;又如,旅馆中的单身者找寻伴侣时总是基于两人之间的共同点;再如,当伴侣之间发生难以调和的冲突时,社会就给他们指派一个孩子以缓解矛盾,等等。这些精妙的细节放在影片本身的大背景中,时常让人有种错觉,好像这并不是在描述一个乌托邦的社会,而是一部真实世界的纪录片,片中的种种概念、观点和情境在现实生活中都不难找到投影,这样的代入感不免让人觉得细思极恐,特别是当现实社会已经荒诞成这样,谁又能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乌托邦之中呢?
最后,同样可圈可点的还有影片的配乐,流畅的叙事、动人的旁白配上忧郁的弦乐,真真是恰到好处,每一段情节都在音乐的衬托下将故事推向高潮,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每当重要节点,配乐中总是反复出现金属感很强的“哐、哐、哐”三个连音,似乎和整体抒情悠扬的弦乐格格不入,但却完美地凸显了影片本身荒诞滑稽的质感,着实让人过耳不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