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本周在班级开展了一节与经典素读相融合的语文课程《荷叶圆圆》,在拓展环节我融入了一首诗《小池》和一篇散文《爱莲说》。课程上完之后,我就在反思,孩子可能会背诵,但是并不理解其文的意思,那需要我们老师详细解释经典素读的文意吗?如果详细讲解文意,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语文课堂时间,加大语文老师的工作量,这也是我们大部分语文老师的疑惑。很幸运,学校为我们请来了陈琴弟子邓校和陈校,在他们的讲座、课程与交流中,让我了解到: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孩子经典素读以大量输入为主,可以不理解文意,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文化知识的积累,孩子就会慢慢理解与吸收。所以,目前低年级阶段经典素读的目标就是:采用各种朗读形式,提高孩子朗读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背诵一篇篇经典素读。熟读成诵,我深有感触,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我与孩子们一起采用陈琴乐读法一遍遍读、反复读、对读《爱莲说》这篇散文,不知不觉中我们从不会读到熟读再到背诵,甚至有家长反馈,孩子自己在家里打着节拍就背了起来,我相信等他们上了初中,他们会很自豪的跟老师说:“我在小学一年级就会背诵《爱莲说》了。”
教训:
1、万事开头难,但是由易到难、有浅入深的进行,其实不难。
2、经典素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期内成效不显著,成绩反馈不明显,所以学校在评定老师的教学成绩上是否有新的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