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是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萌芽期;政治上欧洲开始与彼时的中国,印度,土耳其等进行贸易往来;此时的欧洲得益于在位72年,完全掌权54年的法国君主,有着“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其实你们可能不知道,路易十四造福了广大爱美女性,发明了高跟鞋),将法国的政治军事地位推到了欧洲之首,也使得法语成为欧洲上流社会交流的语言长达两个多世纪;
路易十四仙去了之后,由路易十四的曾孙路易十五掌权;掌权之后的路易十五并未像他爷爷那样成为一代明君,相反他却在推动当时兴起的追求
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的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洛可可风格由此而得名。此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在路易十五这个把妹高手的统治时期,也就是洛洛可可艺术的鼎盛时期,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路易十五的著名情人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对洛可可风格艺术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蓬巴杜夫人与路易十五的弟弟马里尼侯爵共同规划建造了巴黎军校、协和广场、枫丹白露宫配殿、爱丽舍宫等知名建筑。她的浪漫美学征服了整个法兰西、甚至世界,从18世纪至今,仍常常被当作世界时尚先驱为世人所提起。
▶蓬巴杜夫人的比较大的一个贡献之一就是塞夫勒皇家瓷器。自17世纪后期开始,因晶莹、洁白而半透明的东方瓷器在欧洲的出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等多国沉浸在发现制瓷奥秘的狂热竞赛中。1709年德国麦森瓷厂首先成功试制了类似东方瓷器的硬质瓷器。
这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浮雕红茶壶,则很好地体现了当时欧洲银器审美的两大风格之一洛可可风格装饰;
▶洛可可风格追求轻盈纤细的美,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洛可可风格的艺术代表了法国甚至是宫廷皇室、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的情趣,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一度风靡整个欧洲。18世纪后期逐渐被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所替代。19世纪初期,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被拿破仑从法国剔除出去。
网友评论
http://www.jianshu.com/p/ef299a640f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