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就说了三纲八目,内容比较多,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今日学习第二纲——亲民!
《大学》开篇第一大学案,程颐、朱熹“篡改”的《大学》,说亲,当做新,亲民,实为新民。明朝阳明先生不同意,亲民就是亲民,你说新就新了。旧本孔颖达注:在亲民者,言大学之道在于亲爱于民。这意思本来简单明白,确实不能听程颐、朱熹一言之词。
公案交给学者,我们是读者,我们做读者要做的事。我们可以依着阳明先生对学生的教导做事。有弟子引用先贤大德所说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定义和意见,问他谁对谁错。阳明回到:你还管人家圣人对错?圣人说话,各有不同的角度,你就切己体察,放到自己的身上、行动上践行便是。
所以我们这里遵原本,做亲民。亲民,如何亲,大学后面有说。
1、君子贤其贤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君子敬贤德之人,爱自己的亲人,老百姓就跟着君子学,也跟着爱自己的亲人,所以天下亲爱和睦!
2、如保赤子,如爱护婴儿一样爱护人民,这也是亲!
3、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所谓民之父母。人民喜欢的我就喜欢,人民厌恶的我就厌恶,这就是民之父母。这些也是亲。
以上亲民,就如中学生守则中所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些应刻在我们骨子里,当中国人民受到伤害我们就会悲痛,为其维权。但日常怎么做?我比较推崇阳明先生说的:亲民,就犹如《孟子》说的“亲亲仁民”,亲爱自己的亲人,然后由远及近,就能对人民仁爱,“亲之”就是“仁之”
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亲民本身也有教养教化的意思。我们日常先做好亲亲人,做好之后,才能推己及人。
我们家以孝治家。我小时候家中但凡有肉或者紧俏饭食。我父亲就先盛2大碗,让我一给我爷爷奶奶,二给六爷六奶奶(家中族内老人,其两子皆常年在外地,两位老人独自在老家生活),如果我在家这便是我的活,我不在家,我父亲亲自去送,直至两个老人去世。我小时候很是不解,好不容易改善一次生活,要最好的送给他人,对于一个孩子,比较煎熬,我很多次都差点忍不住要先吃一口。后上了学才知道,这是父母认为的孝。
这便是先亲自己的亲人,在亲民,有先后顺序。先送自己亲人,再送两位老人,方式一样,但是心中位置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