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昨天我在公众号里讲的,带着可能会失望的心情,我忐忑的走进了电影院,去看了黑水满天飞的《大鱼海棠》,结果是我一路沉浸在电影的剧情里,最后涩红了眼眶。
记忆像电影结局时满天的海水一样,瞬间从角落里涌了出来,冲垮了海天之间的每一个方寸。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会说这部电影不好了,因为它没有满足那些人对于博大的期望,因为导演用一个宏大的背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成长故事。
导演用一个上古的神话背景,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故事,单纯年轻的少女为了一个质朴的愿望,在成人的世界里被玩弄于鼓掌之间。
在整个观影的过程当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很多事情,那些我们在走向世故的路途上,快要被遗忘的回忆,忽然想起来原来我们都曾经那么的简单过。
那是一个你对我好,我就想要为你做一点什么的岁月,没有计较算计,不去思考投入和回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停留在一个最简单的状态里。
无数世故成熟的人在影评里说,故事的主角们都脑子有问题,动不动一言不合就舍命,对于主角们的行为各种嘲讽贬低。
当我们把记忆回归到16岁的那个年纪,我们把尘世的浸染洗涤剥去,回到当初的那个岁月里想一想当时的自己,我们会发现,那真的就是一个一言不合就舍命的年纪,幼稚,但是真实。
当我们被同学孤立在操场上的时候,无论是谁走过来向我们示个好,我们都会把对方当成一辈子的生死之交。
在那个青春懵懂的时候,去谈什么是生死之交也许幼稚,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真的就是那么想的。我们不知道在未来,当我们走向成人的世界后,一辈子成为了一个可笑的词,但这并不妨碍当时我们会去这么想。
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有个姑娘去机组实习,抛开了所有的家人,我买了票跑去火车站找她,只为送她一程。
还有一次她去另一个地方,半夜在网吧里上网的我,问了她的车号,买了票去火车上找到了她,一路送她去见另一个人。那时的心情也许就像是湫,也像是椿,那是一种根本不计后果的义无反顾。
那时候的我被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那种感情,也许就像湫对于椿一样,也许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故事,依然想要去为你做一点什么。
有人从这一点上来说湷是个绿茶婊,湫对她那么好她却视而不见,还要利用她。然而回忆自己的过去,我觉得椿其实很可怜,那是一种被强加在她身上的好,湫根本没有给她拒绝的机会。
在那样的年纪里面,在那样的情境里面,我们总是会觉得自己很伟大,想要去背负一些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背负的伟大,最终的结果是把一切都弄得很尴尬。
正如最后为了帮助湷和鲲飞往人类世界,湫盗取了开天的面具,将整个世界拖进了无底的深渊。然而很多的影评人却有意的忽略了这个细节,将那一场倾飞描述为没有理由的覆灭。
再说有关于玛丽苏的讨论,正如大家故意忽略盗取面具的细节一样,他们也都选择性了忽略了鲲为了救椿而失去性命的情节。在那样一个年纪里面,稚嫩的我们,是根本没有能力承受这样一份好的,除了以命相抵还能去做什么?
而且从故事一开始,椿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走向这个地步,她仅仅只是想复活鲲而已,简单的“报恩”思维下,她想不到其它的办法。
鲲会去救椿,并不是出于爱情,那是一个年轻的人,对于自然的爱,他想要做的仅仅是去解救一个被鱼网住的海豚而已。而椿想要做的,也仅仅是还他一份恩情而已。
我们能够接受白素贞跨越千年,去报许仙的恩情,即便毁灭钱塘也再所不惜,却无法接受一颗16岁的少女心,去报救命之恩。无论是白素贞还是椿,“毁灭”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这并不是她们故意为之。
这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成长故事,用一个戏剧性的对立展现了稚嫩与世故之间的冲突,以及年轻的人,对于自由的追求和渴望。
无论是椿在复活鲲的过程当中,被灵婆和鼠婆利用,还是成年礼的七天里看到渔船抓捕海豚,在稚嫩之外,导演用了很多细节去展现成人的世界,加深了稚嫩与世故之间的对比。
在椿的父母发现了鲲的存在之后(不细说避免剧透),他们的处理方式,像极了那个时候我们的父母,没有任何沟通和解释,用成人的思维替我们做了决定。
在16岁的时候很多事情其实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够多一点沟通,也许很多“大祸”就不会酿成。
也许当年的我们确实幼稚无知,但是我们无法否认,那个时候并没有人出来和我们沟通,在那个懵懂的岁月里为我们点上一盏明灯,我们只能用自己稚嫩的思维,去对抗这个世界,去坚守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
回到故事里再来说,如果湷和父母多一点沟通,也许最后的倾天之难也就不会发生。虽然逆转生死是逆天而行,但是年轻的时候,谁又没做过几件逆世的事情。
白素贞为了救活许仙不也是一次次逆天而行吗?同样的行为到了椿这里怎么就变成了大逆不到毁三观?如果这样就算是毁三观,多少经典的传说将被唾弃?
稚嫩的思维没有周全的考虑,有的只是当下那个我们认为“正确的想法”,而最后我们都会为那个“正确的想法”付出应有的代价。
有人说他们受不了的,是导演用了一个宏大的背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个宏大的背景,去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呢?
无论是七仙女、宝莲灯还是白蛇传,他们不都是用了一个宏大的背景,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吗?成年人的爱情和母子亲情的故事可歌可泣,为什么年轻人简单的报恩,就不值得去讲一讲。
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站在技巧的角度来说,如果这是一个简单的鱼的故事,戏剧性和可看性就会少去很多,用鲲来做为背景其实情有可原,没有任何一条明文规定不可以这么做。
而且“鲲”只是椿给他的名字,从来没有人说它就是鲲。退一万步讲,白马插个角可以是独角兽,海豚插个角为什么就不能是鲲?传说中的动物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描绘它。
海天之间飞跃的鱼群,那同样是一颗年轻的心,对于未来和自由的向往。正如椿第一次看到人类世界时的激动一样,那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期望。
最后提一句灵婆对椿所讲的那句话:“你们这些小家伙,对待生命就像一颗路边的石头,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才会费尽心思多活一天。”虽然她在利用椿,却也透露了自己内心的无奈,所展示的不正是一个成人世界的纠结吗?
我很喜欢故事的最后的背景音:“……你不防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上帝给了我们生命,一定是希望我们创造奇迹的……”
我们被太多尘世繁杂给绑架了,失去了相信奇迹的能力,失去了大胆的勇气。我想这也正是“逃离北上广”这个活动火爆的根本原因,我们都想要找回我们失去的那份“一言不合”和“义无反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