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12天2022年5月19日
卷一《室庐,佛堂》
【题解】
文震亨讲的不是佛堂内佛像的设置,而是供奉佛像的堂屋的设置。这种设置主要从大的方面着眼,如,要有高高的台阶、作为前奏的小轩及两侧的旁门,简单而庄严;以石子砌地,保证干燥安全,卧室另设,不可与佛堂一处等。至于佛堂内还须有佛像、经箱、经书、香炉、果盘、烛台、净水杯等物,文震亨则一笔带过,只说“列幡幢之属”,因为过于烦琐,不愿细说。
从文震亨的品鉴来看,他也许并不是很熟悉佛堂内的摆设。以古代文人对佛教的信仰来看,多表现为对佛教义理的崇尚,并不在意外在的形式,“呵佛骂祖”表达的正是外在色相皆虚妄的道理。所以文人的佛教信仰不同于世俗层面的烧香、拜佛,而是直指佛教信仰的本质,文震亨不谈佛堂内的设置也就在情理之中。青灯黄卷不是文人追求的佛家境界。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接受佛教中的某些内容,以深切的人生体验契合于佛法的微妙教理,寻找安顿心灵的场所,这才是文人佛教信仰的最终目的。
【原文】
筑基高五尺余,列级而上,前为小轩,及左右俱设欢门。后通三楹供佛。庭中以石子砌地,列幡幢之属。另建一门,后为小室,可置卧榻。
【注释】
①欢门:耳门,侧门。
②幡幢(fān chuáng):特指刹上之幡。幡,旗帜。幢,佛教的一种柱状标志,饰以杂彩,建于佛前,表示麾导群生、制伏魔众之意。
【译文】
佛堂需要建筑五尺高的台阶,一级一级地通往堂前,佛堂前设置小轩,小轩左右两侧都设置旁门,后面与供奉佛像的三间厅堂相通。厅堂当中用石子砌地,陈设幡幢一类的佛家用品。另外开设一门,通往后面的小房间,室内可放置卧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