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把内部优势转化为外部感知价值的过程,就是组织从企业战略到品牌战略的过程
有名望的大公司通常难以竞争过规模较小,但定位明确的公司。老高注解:本质上还是站在哪个角度去评价的问题。德鲁克: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企业外部才有利润。消费者并不关心规模,消费者购买的是功能、利益。如果企业内部的规模、技术优势不能够转化为外部的消费者感知价值(品牌价值、产品价值)任何“大”规模、“好”技术都只是企业自以为是的自嗨。
企业战略VS品牌战略
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企业家发现机会,并调动资源占据机会的组织活动过程)角度来看,规模、技术优势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保证。从品牌战略来看,消费者的认知大于事实,消费者的认知就是事实。市场是客观的、消费者的评价是主观的,企业把内部优势转化为外部感知价值的过程,就是组织从企业战略到品牌战略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求企业主对企业战略与品牌战略概念有清晰的认知边界。好比:有人说小米的成功是定位理论的失败;有人说小米根本谈不上成功。本质上还是从什么角度出发、以什么逻辑判断、评价的问题。从企业战略角度看,小米是成功的。雷军发现市场机会,调动资源占据机会的组织活动是成功的,如果不成功,就没有站在风口的猪这句尽人皆知的话了。但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判断、评价,小米的品牌战略是不成功的。
如:小米mix,如果一开始mix就是一个单独的品牌(mix系列品牌化)运作,对于小米也好、对于mix也好,都是双赢的,还有小米的红米系列,亦是如此。反观,以前的华为荣耀产品系列,如今成了荣耀品牌;以前的华为mate系列,如今逐步mate品牌化。从一开始的步步高音乐手机vivo,到vivo品牌,亦是如此。
你规模第一、技术又领先,怎么市场上就没有拿第一、怎么就打了败仗
时常听到项目方说:我规模在当地第一、我技术领先对手好几条街,问题是你规模第一、技术又领先,怎么市场上就没有拿了第一、怎么市场上就打了败仗。这倒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从市场的角度看规模、技术可能不是消费者选择的唯一条件、或者不是消费者选择的理由。从这个角度说:品牌战略的价值就是把内部优势(规模、技术、资金、人才)转化为外部(市场)价值的过程。
任何规模第一、技术第一的企业,都比不上市场(消费者认知的)第一的价值。每天喊冤的企业主,都不冤。说到底还是没有分清基本概念(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应用边界问题。
准备好了,在打
在和媒体打交道的时候,你得保存好自己的匿名资源,直到你准备好使用它为止。在你用它的时候,就要全力出击。老高注解:准备好了在做,不是你今天注册个商标,恨不得马上就朋友圈晒一下,昭告天下。准备好了在做,要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商战的第一原则就是兵力原则,没钱有没钱的办法,憋住、别浪;有钱有有钱的打法,准备好了在做。
本谋:始终从目的本身思考,始终服务与目的
记住你的目的不是宣传,而是在客户的心智中建立一个定位。老高注解:做广告是手段、搞宣传是手段、做个海报更是手段。一切看的见的、说的出的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始终记住你的目的是什么、始终从目的本身思考,而不是从手段思考。为了宣传而宣传,就成了忘了本谋(始终从目的本身思考,始终服务与目的)。目的只有一个,在客户的心智中建立一个定位。
未完待续
以定位一书为核心内容,逐字逐句读懂概念,就是一字一句的读、一字一句的理解。下的是笨功夫,练的是基本功,大力出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