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 写于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
没有套路,直入主题是一种善良。
也许是社会需要,还是如何,大家习惯了谎言,称其为圆滑和善意的谎言。这一点,我始终难以苟同。在接触了更多的国家机器后,发现有的环境对谎言是不容忍的。因为每一句谎言都关乎着个体一生的信用得分,影响到所有的成败得失。
圆滑是我的认知里,是像过于肥胖的失控体重一样让人不舒适的。愈发喜欢那些说话直接不留情面的人,起码很真诚。而那些暂时让耳朵舒服的话,像是流淌着毒液,粘稠不适。
坚持善良的人,像是闪着光的,永远那么耀眼。
也可能在社会的认知里,是一批还没学会融合服帖的存在。像是Z前辈,会耿直得说“我要求不高呀,就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就是赚不到钱。被人利用也无没办法”;像是姑姑会说“会办事的就是没有会动嘴的混的好,没办法”;像是年纪相仿的小孩,永远加班办事靠谱,也得不到领导的器重,因为不会所谓的向上管理;像是看起来被欺负多干活的前辈,私底下我请教问题的时候,总是倾囊相授,是职场上难能可贵的引路人了。以前总还会打趣他们不识相,变通下就好了呀,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可当自己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才懂他们的坚持是多么的可贵和可爱。
能够不被环境带坏,算是难得的了吧。
耳朵有的时候很可恶,总喜欢听舒服的话。以前听完好听的,内心美滋滋的;现在听完好听的,大脑就会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有些讨厌。什么时候耳朵双眼可以做到不惑,也算是成长的收获了。
总是记得考完那年,都已经填完志愿,三年的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得说“聪慧有加,耐心不足,易浮躁。记住这是我最后一次说你了,除了校门以后花钱我也不说你了”,当年的我笑嘻嘻得接纳了,内心却是很不服气的。八年过去了,关于那个画面的记忆愈发深刻。貌似别人批评的话对自己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没事拿出来反复思考,总能悟出来点什么。多次之后,结合语境和立场,就能比较清晰得明白何为需要改正的何为需要忘记的。
众说纷纭的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说点什么。对于自身而言,明辨的成本确实提高了,但也不失是个挑战。慢慢得,学会了兼听,然后自我判断。
别人的经验不管成功失败都是别人的,拿过来不一定有用,听听借鉴就好。永远保持外界意见和自我判断的平衡吧。
前几天,跟故交见面,闲聊。结果发现不到一年的功夫,思想差距愈发远,终究是追求不一样的人,越走越远也算是正常吧。记得曾被教育“你选的这条路,会越走越孤,想好了再走吧”。现在我终于可底气知足得回答“我想好了,是我想要走的路”
每个人想要的,终究是不一样的吧。自我成全罢了。
最近各种尝试自己的能力边界,被身边的某些人诟病过于高调。也是个很好玩的发现。
一直很羡慕有纹身的人,有自己独特的印记。跃跃欲试的时候,一个朋友来了句“会得艾滋”当时我是有点被吓傻的,后来综合咨询发现后果可以承担,就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反过头来看,他的落伍真的让人觉得唏嘘~像是守旧主义者,执着得相信一些无厘头的东西,却说不出来一二三。还好,我还在挣扎跟上脚步~
那些没尝试过就各种数说的人,应该是触犯了妄言这一条戒律。是矣,当别人寻求我的建议时,学会了加一句“我是根据我的认知说的,你自己再琢磨下吧”。
我们都一样,都是要撞了南墙碰了壁,才懂改错。所以,趁年轻,成本低,多撞几次也还好。
相信自己判断的感觉真的不错~
那天跟阿微说 “也就还有你,这么耐心听我扯皮,也不说我”,她笑嘻嘻说“因为你总能自己想好,我说的你也不会听,就折腾呗”。 那一刻,才发现有一个懂自己的存在是多幸运的一件事。
时间浸泡下的理解,真的弥足珍贵。一个知道对方缺点毛病的还能一起容忍的,更容易长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