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整整一晚上,但只有一个问题:“我们的学历有什么用?”看似很严肃的一个问题,但经过昨天,还有这周三清晨的一幕,我无数次换位思考与反思。
起因也是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平理论,试想过,或许在思维开拓的国际市场,也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
从初一结束后,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适当控制,以至于我对学习的态度就一直是:“享受学习,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所以身边的长辈与了解的朋友从未担心过我学习,但也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是一个特别特别在意过程与细节的孩子,生怕会让我在过程中太累,探讨的太多,总会给我很满意的结果,除了从小学到初中是客观理性的,我所有的大学、大专以及社会中所从事的事业都会给大家一种误解:“为什么她结果提交的不管是好还是差,但是她的分数却那么高,甚至无数次是满分。”我一开始也茫然过,是学外语专业时,徐老师给予了我解答:“忻彦,可能你的英语没有其他孩子优秀,你的课业也没有他们的好,但是你平时努力的态度,我们都是看得到的。”一开始我不懂,为什么中途的努力,会使得本不好的结果能获得好评,至今只是觉得那些事情是一名学生是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去做的。市场营销专业时,苏老师与孟老师也总会说:“忻彦,你的成绩老师从不担心。”这类语言,我曾想过是因为自己努力获得的结果,直到我负责留学生工作时,苏老师才从他的语言中给予我更多详细的答案,譬如他说:“平时你上课的态度。”、“你在下课后与其他孩子不同的表现。”、“你愿意用你自己的时间去帮其他同学。”等等,也是这类雷同的语言,才慢慢发现,在我所有老师那里,结果都不重要,他们看重的是我的过程与态度,这也理解徐老师评价我的语言。那时自己思考后也没多想,只觉得这是彼此享受的一件事情:“我享受老师的知识,老师享受我认真的态度。”但是昨天,又有一位老师说了与徐老师几乎一样的语言,想起曾经一位领导评价我的语言,我很好奇,过程与结果到底哪个是我在意的?看似一个幼稚的问题,但在相对论里,它又是矛盾的,按正常思维模式思考:过程做的好了,结果自然不差,可是事实告诉我,不是所有人都是完美的,往往有很多这样的朋友,第一种是,他们无论在学习还是事业上都很努力很认真,过程可以用满分来做好评,可偏偏到了结束时,他们没有正确运用过程中所学知识导致结果如不人意,以至于无法获得真正的满分;其次则是过程中看不到他们一点儿的付出,结果却做的灯火辉煌,让人不得不给予好评。这时,做为这些孩子的老师或者领导,到底应该怎么做?是给予前者好评,还是保留后者的好评?似乎怎么做都是不公平的,毕竟用公平理论来说,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没有平衡,心里都不会舒服,自然也会打击了这些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是这个问题,一直想从事教师行业的我,想到了现在,本来一直没有满意的答案,但途中突然想起这周三的一件事情,我瞬间豁然开朗。
周三清晨那件事看似再普通不过,但却意义非凡。当事人是一位母亲与她的孩子,我一直是作为旁观者在观察与思考。
那天我早早就出门准备去教室看书,由于宿舍距离教室有点远,路上会听音乐让自己的那部分时间过的有意义,也是听到了歌曲的高潮,突然一声呐喊“我不回家”闯入我的听力,是位小男孩,小学的年龄,旁边站着他的母亲。从他们的争执中了解到:母亲带儿子出来买早餐,带他玩一会就回家学习,而小男孩没玩够,也是寒假的时间,他不想再看书。
而正在学习的我第一反应是很无奈,毕竟又一个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孩子出现在我视线里;待我到了教室,学习之余,喝着热水看着窗外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学习?我的学习质量如何?是否真的像往年的代课老师所说。本觉得得不出答案,但因为爸爸妈妈曾经的教育,我发现我所学的知识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越来越密集,或者说学这些知识的方法变了而已。
譬如:
在小学叫小学数学,教我如何加减乘除,到初中把加减乘除应用在了试题中计算各类试题的结果,而到了大学与研究生甚至博士,它是我们学习经济学、会计等类专业的道具。
小时候的语文教我们学习,初中开始写作文,高中开始立文,大学甚至以后它是我们在抒发组织语言的道具。
小学的体育是在锻炼我们的身体,初中开始我们利用它提高自己喜欢的体育技能,到了大学之后,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道具。
美术教我们审美,让我们长大后利用它让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气质有所提升。
音乐在那时就是音符,学得好的孩子走上了乐器的专业,对它仅仅喜欢而非长期发展的他人,音乐是日后熏陶生活与感情色彩的道具。
属于政治类的课程在小学似乎就是死记硬背,初中时意识到那是在教我们保护自己、保护祖国;初中,我们用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无论西方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还是东方的道家、儒家和法家等。待到社会中,它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准则,也是我们平衡自己心里与这个世界的道具。在这方面学的好的人们从事了法律与心理学等政治类专业。
还有很多课程,但终究,起初只是在学习发展到后来的需要学习,境界高了则是享受学习。
内容变了吗?是变了,变的是学习方法,学习的内容其实还是那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数学中的奥数与英语中的雅思和托福。小时候用小学数学等式加减做奥数题,长大了,会设X解答奥数。
小时候会用小学简单的英语单词做雅思题,长大了会升级用语法以及一直不变的方法解题。
小时候的家教也成为了我们看待学习的态度,在我的家庭,小时候学习是使命,是求爸爸妈妈让我上学,长大了,学习是享受,想去就去,家长不发表任何观点;在相反的朋友心里,学习是累赘,小时候到了年纪,自然而然参加学习,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时家长求着他们都没用。
学习不该是后者,甚至很多事情都不该是后者,我们来到了这个美好的地球,应该珍惜身边人给予的一切机会与自己能够达到的效果,那都是享受,不该有累的状态,若累了,或许该思考是不是方向错了,别用学奥数的脑子做管理,更不要用做管理的思想学奥数,前者太跳,员工会受不了,后者太死板,题目会解不出来或者浪费不该浪费的时间。
而那个小男孩也该休息,但并非全天的嬉笑玩闹,早上是锻炼身体的好时光,但可以边玩耍边利用外界资源来学习知识,提升自己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范围。这样一来,玩耍的同时也将学习利用在了生活中,不仅享受了生活也提升了自身素质。
小男孩的母亲其实就是所学的管理学专业中的领导者,她做的是战略决策,是为这个孩子的未来设计方向的领导者也是影响这位从事战术决策的孩子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主要因素。通过统计学知识,对孩子的那句“我不回家”做最客观充分分析,并为后期发展设计最完整的计划。
管理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计划,其次是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思考,同时也要通过心理学认真分析孩子当下的心情判断他的语言真实性,或许这样的结果更值得可取。
简单来说教育应该是无为的。做勇敢的蒲公英吧,经历了困境才知道哪阵风属于自己,该飘向哪个方向;但也不要忘记最足与家人的沟通与交流,免得想飞的时候家人不知道,导致无法起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