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经常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对于赚钱往往是说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赚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能力。
赶在经济快速发展、物欲横飞的年代,有钱才是王道的年代。大家都瞄准赚钱,在赚钱这个狭小而又不着尽头的赛道上,前仆后继。
能赚钱、会赚钱的人是少数,都是被别人向往、学习的对象。而不会赚钱或者赚钱能力暂时没上来的人来说,这个压力比较大。
财富是可以量化,你的工资、存款,房产、车子的数字客观存在,不会随着你的主观变化而变化。钱永远是心中的痛,因为它腰杆都挺不直。
貌似进入中年之后的自己,用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里经常用到的一个词——灰头土脸来形容贴切不过。但凡遇到要写“特长”“优势”,磕破脑袋也编不出来。身上的闪光点与钱一样少,甚至没有。
《道德经》说:有无相生。不会赚钱的人真的是一无是处么?
最近与身边一个同学闲聊,他前几年从辞职自己单干,典型的个体户。几年做下来,还是不错,待遇、收入、见识都跟之前不是一个量级。发现他身上的特点,想到就做,很坚决、果敢。但是做的很粗。
他说现在业务量做到一定后,发现之前的额定费用开支增加很大。比如他去工厂安排拖货,工厂提供叉车和工人,按原来双方谈好的收取费用90块钱一吨,之前业务量不大没什么。现在业务量上来后,一年下来单个工厂就要花掉15万装卸费。
对此我本能的反应这个钱不能节省出来吗?自己安排人来操作就好。首先工厂允许你安排人,其次叉车外面请一个带叉车的师傅或者自己买台二手的叉车。最后目前有两个同学帮忙做事,可以来协助。自己请的人办事效率和效果肯定是踏实、放心。更关键能这个钱能节约大半。
同学按照我说的思路聊下去,越发觉得可行,节后就可以执行。
相比赚钱来说是一种能力,节约钱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如何节约相对容易,而且自己常年形成的意识下,感觉是本能的一种反应,并不会消耗太多精力,就能达到。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与成本不匹配的时候,重心就会在如何通过管理、制度等来降本。要知道降下来的成本可是实打实转化成净利润,这个也是赚钱,也是营收。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如果赚钱是打天下的必备能力,那节约就是守天下的必备能力。它们是如同有和无,是相生的对立面。
成由节俭败由奢,这不节约也是一种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