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瑕不掩瑜,但细细看,金瓶梅也是有瑕疵的,这里就谈谈我在阅读中发现的几个小问题。
第一个:到底是李智还是李三。
话说金瓶梅三十八回到五十五回之间写了一桩买卖,西门庆其实不太愿意做这桩买卖,但是因为有应伯爵参与,这个买卖就一直做了下来。
这桩买卖的开始在三十八回王六儿棒槌打捣鬼,潘金莲雪夜弄琵琶,说西门庆在出门儿去和王六儿约会之前接待了一个人,也就是应伯爵。应伯爵找他是给揽头李智黄四做保人,想从西门庆这里贷款做生意。
这里提到了两个人李智黄四,这两个人在金瓶梅中断断续续出现过好多次。
在二人刚出现时,一直以李智黄四命名,到中间部分,就变成了李三黄四,读起来十分别扭。
为什么李智莫名改成了李三,黄四一直没变。到最后突然又换回成李智,也就是李三又叫成李智。
原来,这是长篇小说写作最容易出现的疏漏。作为一个写作者,本人也是体会颇深,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庞杂,常常出现写了前边儿的忘了后边儿的,写了后边儿的忘了前边儿的这种状况,尤其在人名地名上更容易出现错误。可以说,在金瓶梅中,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纰漏。
第二个真假苗员外。
四十七回四十八回两章写了一个主要的故事苗青杀害主人苗员外。故事中出现两个苗姓主人公,一个是苗员外一个是苗青。
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到东京给蔡太师庆寿,在蔡太师的寿宴上,西门庆偶遇一个熟人,仔细一看是故人扬州苗员外。
宴席过后,西门庆便去拜访苗员外,苗员外热情招待。酒席间山珍海味,又有两个眉清目秀的歌童在席前唱曲儿。西门庆就指着自己的家人玳安和琴童调侃说,这帮子蠢货,只会喝酒吃肉,怎比这两个歌童?苗员外就笑了,说老先生如果喜爱,就把这两个歌童送您如何?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苗员外说到做到,竟亲自把这两个歌童送到西门庆府上。西门庆给两个歌童起了名字,一个叫春鸿一个叫春燕,成为他的新晋男宠,此是后话暂且不提。这苗员外字甚名谁,文中也是只字未提。
这里想说的是这个苗员外到底何人?是什么原因让他心甘情愿送两个歌童给西门庆?在四十七回确实出现过一个苗员外,但这个苗员外被家人苗青杀害,已经死了。这里出现的苗员外又是谁?
文中说他是故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人?和西门庆有什么故事?这就自然让人联想起三十八回,那个杀死主人的苗青。那苗员外被苗青杀死之后,苗青是何状况,小说再没有交代。但是十几章之后,五十五回突然又出现一个苗员外,这苗员外莫不是苗青?心中森森然!
之前的苗天秀员外已经死了,杀死苗员外的家人苗青却没有死,他贿赂西门庆保住性命,西门庆和苗青的最后一面是嘱咐苗青赶快走人,越远越好!这苗青走后去了哪里?小说没有交代,我们却可以推测。
他一定是又回了扬州。因为那里还有这起凶杀案的罪魁祸首苗天秀员外的小妾刁七儿,也即苗青的情妇。此外还有苗天秀员外的万贯家财和身染重病的妻子和未出阁的女儿。恰恰是因为苗天秀员外撞破了苗青和刁七儿私情,才给自身招来杀身之祸。
可以设想的是,苗青杀死主人,逃出官司,神不知鬼不觉又回到扬州苗员外家。苗青回来后猫哭耗子说苗员外不幸遇害等等,骗取苗天秀员外妻女信任。这时苗青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时隔不久娶了刁七儿,就这样,苗青杀死主人,娶其妻子,霸其家产,鹊巢鸠占摇身一变成了新的苗员外!
此苗员外绝非彼苗员外,真正的苗员外苗天秀已经逝去,假的苗员外既是西门庆在蔡太师寿宴上遇到的“故人”。
但是小说在这里只给我们提了两个点,一点是“扬州苗员外”唤醒读者关于苗青故事,以及苗天秀员外死亡故事的记忆;第二点是“故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人”呢?通过这个“故人”,读者自然又联想到苗青案中,苗青和西门庆之间的特殊关系。(原文)
这便是小说的一个趣味处。
作者留下一个破绽,隐去故事发展的某些关键部分,迫使读者产生疑问和探寻的好奇,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像一个缜密的探案高手,一步步推理得出真相,最终收获一种幡然的乐趣!
对于作者,这是写作的乐趣,对于读者,这是阅读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