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拆书之前先拆己 ----《母性的羁绊》

拆书之前先拆己 ----《母性的羁绊》

作者: 枫晴心舍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3:27 被阅读16次

第一次接触《母性的羁绊》这本书,是在樊登读书会听的音频。书中讲了一些自恋母亲的例子,让我醍醐灌顶。很少对别人讲这些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我有一位自恋型的母亲,我曾经很苦闷,却不明就里。虽然这两年一直在学习心理学,从阿德勒到荣格,内心找到了不少依托。毕竟还浅薄,“自恋母亲”的概念第一次听说。当时有点愤懑,对,我妈就是那样!

第二次是参加5月底的清心读书会,主题是“拥抱内在小孩”,讲述父母之爱。其中叶子提到这本书,并且提到一句 “自恋母亲的女儿可能会跟女性朋友之间相处有问题。”  这句话让我的思想稍稍定格了片刻。事后我默默回望了自己,隐隐觉得有点戳中。于是,趁着当当六一时买200返100的活动,买下了这本书。 

说起来外国人写的这书,其实还挺夸张的。什么妈妈抢了女儿的男朋友,跟女儿前男友上床。这些在中国的传统里,都鲜见。由于我读书的过程,好比是读母亲就是在“找妈”,读女儿就是“找自己”这样的过程,太多不相符的地方让我一度怀疑中外母爱概念性的差异。

读完前三章,我放弃了直接划书的做法,开始重头读,边读便画思维导图。把自己当做普通读者,静心、旁观,去阅读。用打开的心,去学习,去了解,先不溯及自身。于是,效果好了很多。

我一直都深以为自己有一个很理想的家庭,虽然妈妈对外人很好,但对我们脾气不好,控制不住情绪,也经常生病,偏头疼,也有一堆不被我们认可的问题。但是妈妈很善良。爸爸很优秀,爸爸妈妈很相爱。爸爸过世挺早,从查出身体有恙,家里家外都是我张罗的,直到送走了爸爸。我真的觉得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照顾爸爸妈妈,还有姐姐,我责无旁贷。那几年很不愿意回忆,都是伤痛,刻骨铭心。 后来我遇到了我先生,他身上有好多特质很像我的爸爸,也觉得这是天赐的缘分,非常珍惜。再后来,用幸福的心去回溯我的童年,我想,我的爸爸不仅出色优秀,其实也负担了我们全部的母爱。其实我也还成长得不错,只是现在才懂,总觉得爸爸付出太多,特别心疼。

从小到大,我一直挺优秀的。现在看来,宽松的爸爸给了我无条件的爱,自恋的妈妈给了我追求完美的压力,也还幸运。我中学到大学,好像特别好的朋友里,男女各半。似乎我很容易跟男生交朋友,也喜欢和男生玩,不喜欢女生的小里小气。当了妈妈后,走得比较近的女友,大都是儿子同学的妈妈。按照书里的情境,好似跟女友关系不太亲密。但是又想了想,我喜欢读书写文,她们喜欢打牌吃饭喝酒,在一起时聊的化妆衣服包,当然也聊孩子,总觉得精神层面少了些什么。有几次建议她们读书,她们竟然以为我开玩笑,把“读书”当做“打牌”的代名词。后来有些聚会我就不太参与了。刚开始脱离时也有点纠结,不过很快我在学习精进的道路上遇到了更多的小伙伴,还是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不后悔。 我的女性朋友,一旦好了,都是十几二十几年特别长久的朋友。平时不是打的火热的那种,最好的两位闺蜜,大学时情同手足,虽然她俩都出国了,但是从来没有觉得距离有多远。那种感觉,安稳、踏实,淡香恒久远。

从书中“比对,挖掘” 这样的思绪强迫中把自己拉出来,我更多的是开始学着对妈妈理解,帮妈妈找寻姥姥养育方式的影响,也细想自己身上难免沾染的自恋习气,好在,多少都不如能够觉察来得重要。我愿意时时检省,愿意不断学习、进步。再说,原生家庭的痛都是过去,成年后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能力做他/她想成为的那个人。做一个好妈妈的意愿时时鞭策着我,还有爱的善念,向好的追求,我对自己有信心。

今天读完了整本书,画完了全部的思维导图,还在甄选要上稿的选点。刚开始学习拆书,选了这本难度较大的书。(或许就没有简单的吧) 一方面想挑战,一方面也是面对自己的勇气,和帮助自己的善念,得以施行的一次机遇吧。不逼自己一把,也不会遇到万般的可能。 

嘿,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之前先拆己 ----《母性的羁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x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