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行剩余几个收费了还感兴趣的,心心念念想和少年、涓涓一起参观,挑挑拣拣中发现了邮票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激起我继续的是观看《开心大乐斗》的心情。
选择邮票博物馆,也存在有趣的因素。小时候在大姨家住的那几年,干过一阵收集邮票的事情。不能称之为集邮,是因为知道像表哥那样有新的、特殊的放在一个专门册子里的才是集邮,而我只是因为喜欢图案收集一些用过的邮票。高中大学阶段开始通信,哥哥还因为我这个爱好给我邮寄过整套的纪念信封,挑选着用过几个,也留下些许纪念,见证了那段岁月,带着这点情绪来到邮票博物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e7f1199dc20be840.jpg)
因为馆内要求不得带水,因此提供了寄存服务,我索性将背包直接寄存,让自己轻松观展,半天下来的放松实在太美好。一层临展区策划的是兔年特展。说起兔子邮票,第一反应就是2023年引起巨大反响的蓝兔子。说来惭愧,那也是自己第一次主动去找黄永玉先生的介绍,才知道猴票和黄永玉的关系。当时网络上对蓝兔子从审美到寓意批判的滔滔不绝,自己多反思量也没得出什么结论,站在蓝兔子面前仔细品味再加上策展人的讲解,哦,原来蓝兔子一手拿笔一手拿信,是在和未来通信,蓝色则取蓝图之意。如果当初公布蓝兔子时把这寓意作为文案,可以解开很多人的疑惑吧。
二楼是根据中国邮政业的发展展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邮票。世界的邮票是从“黑便士”开始,中国则是“大龙邮票”。自清政府的“大龙”“小龙”到后来的民国、内战、解放等等,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特别的故事发生。
清朝的时候就会因为慈禧过寿、宣统登基发行纪念邮票;民国时候中国的邮政业同样受到外国列强的侵占,邮票上盖章都是外人把持,因为战争,出现了在每个省单独使用的邮票;内战时期,红色地区在艰苦的条件下还需要邮票,技术物资限制遵循着“能用就行”的原则,让人感叹,那时候也没人想着去造假吧?到了解放后,邮票的设计和印刷技术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色彩,都让人惊喜不断。怪不得,这方寸小物,可以被称为“国之名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297d7648084ccf4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56ca012a5c195801.jpg)
常见的邮票都是小方块,相对的不常见的有一个专门的分类——异形邮票。讲解员也没有仔细说明,异形邮票到底是做收藏之用,还是也身兼实用价值。有蝙蝠造型、心形、企鹅形、波浪形、三角形、山形等等,看起来就和贴画一样漂亮。还有更特别的,比如泰国为庆祝国王寿辰发行的黄金、白银邮票。除了这些,在技术上也是一再创新,大型可折叠的立体邮票,存储音乐的唱片邮票、全息邮票、3D邮票等等,脑洞大开的创意让人一再感叹人类这神奇的创造力。
整个过程参观的人并不多,但幸运遇到两位讲解员,一位在二楼、一位在三楼,两位风格迥异。在二楼的那位属于温婉型,因为看着她是专门为一家三口讲解,我还以为是人家请的讲解,蹭了一会儿没好意思跟全程就自己去看了。三楼那位是豪放型,同样是那一家三口,遇见之后,这讲解员立马让我感觉自己回到了课堂了,当上了课代表。整个讲解过程我们多次眼神交流,她给我一种感觉是开放的,并不是一家三口的专场,我终于跟了全程,也知道了真的不是专场。这个小插曲让我记住了三楼的讲解员,她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我。让我看到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可以干出不同的感觉,决定权在于自己。
最后的重头戏在四楼的珍宝馆,可以看到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第一版生肖猴票等八种超珍贵邮票。其中第一张邮票“黑便士”的最高拍卖记录为500万美元。其他邮票为什么没有逐一举例,去了才知道是未发行版本,这其中的故事意义大于其邮票本身。
阿淼写于2023年9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