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于永正《全神贯注》课例研讨

于永正《全神贯注》课例研讨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23-07-15 21:45 被阅读0次

话题一:整理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认读本课生字词,会写“吵、醉、名”等字。

2. 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 积累感悟名言,将自己的感悟整理成名言。

教学重难点:感悟名言,将自己的感悟整理成名言。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导入新课

1. 于老师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激发学生按照“名言+名人名字”的格式分享交流。

2. 出示本课中课文第5段中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问题:为什么说一天下午学的东西比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3. 板书课题:全神贯注。强调书写“全”“贯”字的注意事项。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 带着同学们上个环节对课文提出的问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认字,读得正确流畅。

2. 激励学生朗读第二遍后,指名程度较弱的学生分段朗读。

3. 指导朗读:

(1)通过朗读,读出罗丹的体会,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

(2)第二段朗读中,重点指导读好“破折号”,注意停顿。指导书写“吵、醉”。

(3)第三段指导书写“名”字的写法;鼓励出错的学生读准确“哎哟”;引导学生结合语境(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感受朗读的语气。

三、以赛促读,品味文本

(一)第一轮:参赛选手朗读能力有待提高

1. 四位同学分段朗读,各组同学评价自己组的选手,给予鼓励。

2. 邀请参赛选手每人发表感想,给予自己鼓励。

(二)第二轮:参赛选手为每个小组的组长,于老师参赛

1. 赛前,各小组同学为组长加油打气。

2. 于老师智慧退赛,激发更多的学生朗读。

3. 公布比赛结果:四位组长并列第一。

(3) 齐读第5段,再次感悟这段话的含义

1. 师生交流:名言不一定都出自名人之口。老百姓说的话只要有道理也可以叫名言。

2. 结合对本课的学习,写出自己的感受,总结名言。

3. 小结:整理自己总结的名言,送给于老师。

话题二:对照新课标第三章、第四章的内容,说说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

新课标学段目标呈现:

【识字与写字】

4.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表达与交流】

1. 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 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别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学段)

1. 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2. 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二学段)

1. 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基于对于老师课例的研读,我确定的本节课目标为: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认读本课生字词,会写“吵、醉、名”等字。

2.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积累感悟名言,将自己的感悟整理成名言。

教学重难点:感悟名言,将自己的感悟整理成名言。

话题三:以新课标为依据,说说于老师是如何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我将从于老师五重教学中的“重积累”谈一谈。

学习语文,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学是积累的最佳期,这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有关,是经过验证的科学结论。 积累包含词语的积累、句式的积累、段落样式的积累等等。在小学阶段,如果能积累一定量的语文材料,会训练出敏锐的语感,对后续学习有极大好处。 于老师关于积累的巧妙之处在于:将积累于潜移默化中进行。

一、字词关——读通文本

本课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第二学段刚开始,字词的学习依旧在重要位置。于老师板书课题时指导书写“全”“贯”两个字,朗读第二段时指导“吵”“醉”,学生对“哎哟”反复读不准时,趣味强化练习。以初读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文本读通。

二、名言关——读懂文意

“名言”的积累是这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于老师以分享名言导入,读懂课文感悟名言,再到最后的创造名言。抓住课文第五段的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将课文读懂。

三、赛读关——读出感受

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二课时中的两轮赛读,于老师的做法不断激励着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也在赛读中增强了朗读兴趣,读出文本所传达的感受。

四、创造关——读出自己

课堂的最后于老师指导学生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名言”,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署名,让学生的感悟更深刻了。对课文的体味在多层次朗读中读出自己。

吴忠豪教授认为,积累语言经验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而多读多背,主动积累并运用有新鲜感的词语,是培养学生语言的重要方法。

相关文章

  • 不见之处的思考

    于老师《杨氏之子》课例研讨 文字/丹老师 11月16日于永正老师《杨氏之子》的课例研讨,是我第...

  • 20201201于永正《狐狸和乌鸦》课例研讨

    于永正《狐狸和乌鸦》课例研讨 本课中,于老师的识字教学给你怎样的启发? 读了于永正老师《狐狸和乌鸦》这堂课的教学实...

  • 美的链接之解词遇见朗读

    于老师《惊弓之鸟》课例研讨思考 文字/丹老师 课例研讨于永正老师的《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围绕于老师的“解词和朗...

  • 20201214于永正《梅兰芳学艺》课例研讨

    于永正《梅兰芳学艺》课例研讨 1、谈谈你对本节课中“重情趣”的理解。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法”中的第一...

  • 于永正《草》课例研讨延伸

    教学手段引发的思考 文字/丹老师 在党玲芬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对于永正老师《草》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了深层次地挖掘。三...

  • 20220307小语课例研讨

    课例:阅读于永正老师的《再见了,亲人》和《白杨》课例内容,话题结合两篇课例,谈谈自己的课堂实践。 读完于永正老师...

  • 语文课例研讨《白杨》

    于永正老师教学课例的《白杨》研讨! 《白杨》是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本课中,于老师的课例中值得学...

  • 20201112于永正《狐假虎威》课例研讨

    于永正《狐假虎威》课例研讨 梁娜茹 1.学习本节课中于老师的解词教学,请结合老师的教育思想谈一谈。 在本节课中,有...

  • 712《卜算子·咏梅》课例研讨

    《卜算子·咏梅》课例研讨 话题:于永正老师在《卜算子·咏梅》一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借助时代背景理解文本? ...

  • 425课例研讨|课堂小练笔

    研讨问题:读于永正老师课例《珍珠鸟》和《新型玻璃》,思考于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当堂小练笔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永正《全神贯注》课例研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eb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