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锻炼身体的事情上可能大家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人很抵触锻炼,觉得太累、太辛苦,所以会百般借口不去锻炼,任你怎么说服,哪怕是拖拽都不会去。
第二类人知道自己应该亚健康,也知道自己需要锻炼,但是有时实在是懒得动弹,如果有朋友陪着一起倒也无妨,自己主动独自锻炼的情况较少,得过且过。
第三类人很有规律地控制饮食坚持锻炼,他们把锻炼当初一种兴趣爱好,能从中获得快乐。
在三类人群中我们重点讨论一下第二类,这有助于帮助我们找到一个答案——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毅力,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
这类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几个朋友心血来潮相约一起去办了健身卡,起初大家一起坚持,慢慢地有人因为工作忙等借口开始掉队,逐渐地最后大家都不怎么去健身了,健身卡沦为了洗澡卡。再有,有些人家里条件很好,有场地、有器械,现在的手机健身APP又那么丰富,甚至比健身房的教练更专业,但是为什么不在家里照着KEEP练而偏偏要去健身房练呢。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其它方面也极为普遍,就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我们都习惯或依赖于有人监督、管理我们,否则就会放松自己,即使是在健身房中,教练在跟前和不在跟前也是表现不一样。
为什么要分析这类人呢?因为他们比第一类人要有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只是没有毅力和动力去努力,总是希望有人监督自己,最好还要严厉一些,否则容易放松,前功尽弃,洗澡卡就是这样的结果。
那第三类人为什么就能主动独立完成工作呢,当然,他们有自控能力、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毅力。
实际上第三类人也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监督着,只是这种动力存于他们的内心,就像是他们的教练一样,每当他们放松自己的时候,这个“教练”就会跳出来吼上一声,逼迫他们始终不停地努力着。
这些“教练”都是无形的,但却又切切实实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比如“健康指标”、“美丽的体型”,为了争上微信运动排行榜也是一种隐身的“教练”,至少它也是一种动力,促使你每天坚持走路一两万步。
知道了这些,我们只要给第二类人找到合适的、足够严厉的“虚拟教练”逼迫他们坚持努力不就行啦。我们试着寻找一个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因素来激发自己的动力,这在心理学上应该称为“兴趣激励”,通过不断地坚持激励,形成心理习惯,让我们慢慢习惯地意识到某些事情非要坚持不可,这也称为“心理逼迫法”,心理学称:“只要坚持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二十一天并不算长,坚持一下,就能培养出你做事的毅力,何乐不为!我想,这里最为重要的是你心里一定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否则,花二十一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也可以再花二十一天养成一个坏习惯来!
造梦弄人 一个浪漫了一辈子的大叔
爱写作 爱雕刻 爱生活 关注“造梦坊”公众号 一起聊聊更多的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