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朋友发圈求助说准备给娃断母乳,可不吃奶嘴、不喝奶粉,有没有好办法?但是混迹各大母婴群,得到的答案大致相同:饿,饿狠了就吃了。
很多时候母乳和奶粉衔接,我们都采用这种办法,我自己还尝试过另一种办法:硬把奶瓶塞到孩子嘴里,幻想着他可能会吸两口,可事实证明我失败了,不仅失败,还让宝宝对奶粉和奶瓶产生了抗拒,间隔一周后,我尝试用勺子喂她喝,欣然接受。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养娃不是驯兽,是种树。文章提到了关于孩子陪睡,作者和丈夫各执己见,丈夫认为孩子不能惯着,一个人睡不着就躺着,躺到睡着为止,习惯养成就好了。而作者坚持认为只要孩子需要,她都会陪睡,直到不需要为止。
这表面看起来是理智的父亲和感性的母亲关于陪睡问题的较量,实则暴露出了两人育儿观念上的不同,一个是驯化,一个是引导。作者通过跟孩子陪睡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孩子内在积攒了足够的安全感、内心的力量强大了,他自然会生发出独立自主的渴望——就像种子要破土发芽一样,这是生命的本能、是天性。
不管是母乳奶粉衔接,还是陪睡,孩子都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安全感的建立尤为重要。母乳奶粉衔接,对幼儿来说,无知的大人总幻想把一个硬邦邦的假乳头塞到自己嘴里,让他吃饱喝足;面对弱小的婴儿,大人企图采用“强权”的方式逼“婴儿”就范,毕竟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上。通常宝宝会采用哭闹和绝食来反抗,而大人则坐等“驯化”的结果。如果宝宝最终就范,无疑是在亲子依恋关系上划下了深深地一个口子。
我一直认为养育者,尤其是母亲,是孩子弱小心灵的“精神领袖”。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点赞上万的育儿方式,一位网友匿名分享了母亲的教育方式,他说自己小时候学习能力差,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就算题目简单,大部分人都能拿满分,也考不好。但是母亲不仅没有骂过他,还总是安慰他:“没事儿,考得不错,下次不要错就好。”有一次,他很难过地问母亲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她是这样和孩子说的:
“你知道吗?锅越大,开水就越慢。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但是你的锅大,得慢慢开。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你以后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她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鼓励着孩子。最终,考上了人大。
能遇到这样的母亲,是孩子一生之幸。
孩子是母亲的镜子:母亲急躁,孩子就会暴躁;母亲强势,孩子就会霸道;母亲柔弱,孩子就会软弱;母亲乐观,孩子就会积极。
此刻,我想起了龙应台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你的孩子,他可能是迎春花,春天一来就开花。也可能是菊花,直到秋天才会绽放。多么暖心的一句话,父母子女一场,父母做好使者,静等花开,子女温柔绽放,不负光阴,如此,便是人间至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