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赖辉东《论语史鉴》10·19十三勇士归玉门

赖辉东《论语史鉴》10·19十三勇士归玉门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3-09-29 18:10 被阅读0次

    第十篇第19章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腥:形声字,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如《楚辞·涉江》:腥臊并御。又如《列子·周穆王》: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吕氏春秋·本味》:水居者腥。

        腥也通“胜”,指生肉,如《礼记·内则》:膳膏腥。《周礼·内饔》:胖如脯而腥者。

        腥又指丑恶,如《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畜:田畜也,音chù或者xù,“畜”的构造在学界有多种说法。“畜”的甲骨文上半部分是“糸”字,本指束丝,引申指绳索。下半部分是“田”,表示田猎、打猎。早期人类靠打猎为生,捕获的禽兽如果吃不完,就畜养起来。如《礼记·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

        “畜”字又表示把田猎中捕获的野兽用绳子拴起来饲养,指被人类驯化的禽兽,即人工饲养的动物,音chù。

        被畜养起来的剩余猎物被视为一种食物积蓄,所以“畜”引申为“积储”,这个意思后来用“蓄”表示。

        另有一说,下部的“田”表示放牧牲口的地方,如林苑。上从“糸”表示缰绳,整个字表示放牧的牲口。

        还有一说,畜字下部的“田”是牛鼻子的象形,“糸”“田”结合表示被人类驯服并豢养的家畜。

          也有人认为:糸田结合表示丰衣足食,后引申指积蓄,如《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

        畜也通“搐”,指牵引、匡正等意,如《孟子》中记载晏子对景公的一段话: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其中的“畜君”就是指出国君过失的意思。

        畜又有顺的意思,如《礼记·祭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畜又有孝的意思,如《礼记·孔子闲居》: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以畜万邦:使万邦之民竞为孝也。

        畜又指孜孜不倦,如《庄子·徐无鬼》:许由曰: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

        畜又指留,如《礼记·儒行》:易禄而难畜也。注:难畜,难以非义久留也。

        畜又指姓。汉有畜客、畜意,甘肃天水有畜氏。

    全文理解为:

        国君赐给食物,孔子一定会摆正席位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他一定会煮熟了,先给祖先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他一定会养起来。陪侍国君吃饭,当国君进行饭前祭祀的时候,他会先取国君面前的饭菜为他尝食。

        本章记载了孔子的忠君行为,一提到忠君,很多人就会敏感起来,甚至有人会认为这就是害人的封建礼教。

        不管是忠君还是忠于领导,这是做人最起码的素质,但前提是不能愚忠!

        孔子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想臣忠君,前提就是君要使臣以礼,否则臣可以不忠君。

        孟子说得更直接,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还背后评价梁襄王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齐宣王曾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认为,不仁不义的国君是可以除掉的。

        由此可见,孔孟的“忠君”其实就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

        “忠”是美德,是一种态度,“忠”常与“诚”合称为忠诚,忠诚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是尽心尽力,真心诚意无二心。

        《荀子·尧问》曰:“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

          夫妻之间应该忠诚,朋友之间应该忠信!《易·乾》曰:“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欧阳修 《朋党论》:“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十三勇士归玉门

          公元74年,东汉王朝重新开始经营西域,骑都尉刘张出兵攻打车师,由耿恭担任司马,打败了车师。

          从此,东汉朝廷开始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所,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任命关宠也为戊己校尉,屯守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每个驻屯地各设几百人。

          耿恭到达任所,送文书到乌孙国,显示东汉朝廷的威望恩德,乌孙国王以下的人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朝廷进贡名马,并献上汉宣帝时赐给公主的赌具,希望派乌孙王子入朝侍奉。

        耿恭于是派使者赠送金子、织物,迎接乌孙王子入朝侍奉,第二年,西征汉军班师凯旋。留校尉耿恭守疏勒城、校尉关宠留守柳中城。

          不料大军刚撤,匈奴单于就卷土重来,率数万大军分别围攻柳中城和疏勒城长达一年之久。

          公元76年正月,朝廷决定远征西域,解救耿恭、关宠,汉军抵达柳中城,发现匈奴与车师联军早在一个月前已攻破柳中城,关宠及所部数百将士均壮烈殉国。

          汉朝援军现在能做的,除了给关宠等人收尸、让这些英勇的汉家烈士们可以魂归故里。剩下的,也只能努力杀敌、为惨死于匈奴之手的同袍们报仇雪恨了。

        数日后,汉朝大军攻至交河城下。战争没有任何悬念,目睹了柳中城惨烈景象后的汉军将士们一腔悲愤,以银河倒挂之威,破竹之势杀将过去,最终斩首三千八百级,俘虏三千余人,缴获驼、驴、马、牛、羊等牲畜三万七千头。

        惨败之下,驻扎在天山南麓各处的匈奴军队只得化整为零,逃散无踪。而车师国见势不妙,也重新投降了汉朝。

        至此,天山南麓全面收复。汉军将领决定就此打道回府、班师回朝。他们认为关宠所部被围的时间比耿恭他们短,都没能撑到援军到来,以此推断,耿恭等人存活的可能微乎其微。

          又值数九寒冬,大雪封山,道路难行,再冒此奇险多跑数百里路,没意义。万一大军被困在山中出不来,或被天山北麓的匈奴大军伏击,这岂不更惨?

        交河城下,汉军营中一片死寂,只有当年被耿恭派往朝廷求援的老部下范羌一个人在低声哭泣。

        好不容易求来了援兵,翻过山去就可以把弟兄们从死亡边缘拉回来,说不救就不救,他无法接受!

          范羌挡在大帐之前,屈男儿之膝,扑通跪在地上,开始一个劲的叩头,头碰之处,血流满地。汉军主将秦彭无奈得把范羌扶起,一声长叹说:范羌,你接受现实吧,耿校尉他们已经死了,他们不可能还活着!

          范羌膝行上前,死死抱住秦彭的腿,怎么也不放他走,几个士兵赶紧冲上来,连拉带拽的把范羌往外拖。

        死寂的夜色中,传来范羌凄厉的哭喊:秦将军,你就让我带人去疏勒城看看吧,我相信耿校尉一定还在率部坚持战斗!

        事实上,耿恭确实还活着,一年多来,他们一直都在与匈奴人斗智斗勇,顽强抵抗,耿恭曾把毒药涂在箭上,传话给北匈奴人说:“这是汉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于是用硬弓射箭。

        中箭的北匈奴人,大为惊慌。当时正好出现狂风暴雨,耿恭军乘雨攻打,北匈奴人十分震恐,相互说道:“汉军有神力,真可怕啊!”于是解围撤退。

          有一次,匈奴人在城下堵决溪流,没水喝的官兵焦渴困乏,甚至挤榨马粪汁来饮用。后来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不久,泉水涌出,众人齐呼万岁。

          耿恭便命官兵在城上泼水给北匈奴人看。北匈奴人感到意外,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于是领兵撤退。

          耿恭被围几个月后,粮食耗尽,便用水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兽筋皮革。耿恭和士兵以诚相待,同生共死,众人全无二心,但死者日渐增多,只剩下了数十人。

          匈奴单于知道耿恭已身陷绝境,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引诱使者登城,亲手将他杀死,在城头用火炙烤使者尸体。这就是岳飞《满江红》中“壮士饥餐胡虏肉”的典故出处。

          城里的官兵不断地被饿死,此时总共只有二十六个人了。他们能坚持到底,完全只是出于对祖国的忠诚与求生的本能。而对于汉朝的援军,他们早已不报任何希望。

        忽然,远处传来震天的兵马之声。还能站立的汉军将士都挣扎着爬了起来,脸上露出惊惶而又决绝之色,他们以为匈奴人来了。二十六人,齐齐拔出战刀,就等耿恭下令,他们就动手,杀自己或杀敌人。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远远传来一声熟悉的哭喊:“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尚有我汉家弟兄否?”

          真是太及时了,晚喊半秒,耿恭这边就有好几个将士要拿刀杀向自己的脖子了。突然间,城头上爆发出了一阵虚弱但激昂的万岁之声。

          原来,范羌最终还是用自己的坚持与赤诚,感动了秦彭等汉军将领。他们决定大开特例,让范羌独自率两千汉军,翻越天山,去执行最后的营救任务。其他人则带着柳中城关宠等人的灵柩,以及大破匈奴的战利品,踏上归途。

        由于官兵饥饿已久,从疏勒城出发,沿途不断死亡,到三月抵达玉门关时,只剩下了十三人。“十三勇士归玉门”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0·19十三勇士归玉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cn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