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微信上和我一对一进行了交流,他最近非常苦恼。他给单位一把手拎包。虽然有很多人羡慕他的工作岗位,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领导“秘书”,但他却已经产生了离开的想法,甚至内心希望领导早点把自己撤掉。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感觉这份“秘书”差使太难当,领导脸色很重,和他在一起一直不说话,这使他在和领导单独相处时感到尴尬万分。比如和领导一起乘车下基层调研,一路上双方都保持沉默,这种在他看来没有默契的沉默让人痛苦。而且,他认为自己作为千禧一代的独生子,从事这份工作既不能很好地领会领导意图,又不能给予领导很周到入微的照顾,便恨不得领导立刻撤换自己,把自己调回到普通岗位,以求得精神解脱。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概念,叫做“沉默式交往”,这种沉默式人际关系,不等于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冷漠,或者谁对谁不满意,恰恰相反,一些非常特殊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重要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往往需要彼此之间是沉默的。就是大家不会见面寒暄,不会彼此嘘寒问暖,不会谈一些家长里短,而是要确保工作万无一失,把重要任务“默默地”给完成了。
比如,这位困惑的“秘书”,应该怎样看待领导对自己的毫无交流呢?
首先,从岗位角度说,作为年轻人,思考问题的第一着眼点应当是这份工作能不能有利于自身快速成长,有利于自己快速吸收工作知识、积累工作经验。能够在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是很难得的,如果没有一个岗位能比目前的岗位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有更多帮助自己成长的机会,那一定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你工作是为了某个具体的岗位和锻炼平台,而不是为了找到某个说话对象。
再次,从领导角度说,领导不和你多说话本身是合理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领导,也没必要和下属说个没完没了,多说话不解决任何问题。领导看似有点权力,但同时都肩负着不小的任务和压力,而且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当领导,要动脑筋,而不是动嘴皮子。人多说话,不但浪费时间,而且非常影响人的思考和冷静,喋喋不休的人有几个是善于谋划和布局的人?
恰恰这是年轻人要向领导学习的地方, “不轻易说话,不轻易表态”。一切都在沉默中思考,一切都在沉默中观察,一切都在沉默中酝酿。
我们要认识到“沉默式交往”的力量,只有那些真具实力的人物,才有资格处于沉默式交往之中。如果年轻人能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有机会接触“沉默式交往”,对自己的历练是比较有益的。
更多关于职业规划或公务员遴选的问题可咨询:liufujunlaoshi,备注来自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