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半月之久,想来仍记忆犹新,是疫情过后去姑姑家玩随手在堆满书籍的箱子里翻到的这本书《城南旧事》,尤其首篇《惠安馆传奇》,时至今日,脑海中还会有“疯子”秀贞带着丢失后艰难找到的女儿小桂子在漆黑夜晚相聚逃离的画面。
作者林海音,书是自传形式写自己童年回忆,透过儿时童稚双眼,向世人展现成年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书中几篇都怀旧色彩,悲情基调俱多,是对的,是我所喜好的,不是因个人多愁善感下此论断,是那个背景年代聚少离多,《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寥寥,步入社会逐渐成长历程中的我已经更多的在学习面对现实。
隔些天去还又翻本《青铜葵花》,讲没有血缘的两兄妹青铜与葵花的故事,长篇小说,未曾读完,倒是有所察觉天色渐晚直接翻到书后页看了篇作者曹文轩所写的后记“美丽的痛苦”,感触良多。
我们是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得过且过,混日子,熬生活,欢乐到死,自己其实也挺长时间陷入这种生活状态,没人去思考苦难,这本书就是这种逆向思考,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及诠释,正视痛苦,尊敬苦难,尤其面对苦难时处变不惊的态度,这本儿童文学值得买来通读。
每晚睡前会去看些文字,三毛这本《稻草人手记》就是在每个晚间读完的,江洋大盗,大胡子与我,逍遥七岛游,警告逃妻等,文字幽默风趣,极具性情,勇敢洒脱又浪漫,只是一想到荷西的死,三毛的自杀,每每翻看这些满满人情味的文字心理都会特别难受,甚至泪湿眼眶,“麻雀张狂地啄着稻草人的帽子,而这个稻草人望着那一片金黄的麦田竟露出了那不变的微笑来”。
近几天在熟悉机动车驾驶的一些考题以及所需完成的在线理论学时,抽空读了些森欧外的短篇,堺事件,かのように(仿佛),余兴,じいさんばあさん(老爷爷老奶奶),うたかたの記(泡沫记)等,此前有看过所写舞姬,寒山拾得,雁等作品,很是沉迷,尤其思考层面,望尘莫及,读他这些短篇不可思议地全都能集中精神融入其中。
一直想着翻些哲学书籍让头脑多活动,大可不必,选择性的关注兴趣爱好书籍也是可行,是有太多极为爱好却未曾翻过的书籍了,确实,我再次清醒认识到,读书越多,越觉自己无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