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problem.
部门有每周轮流讲课,训练输出的习惯。之前听刘润老师的逻辑区块后自我感觉良好,信口开河对团队说可以讲逻辑,然后就整个忘记。
直到二个月后的今天有人提醒,下周轮回我讲课;想着刚好可以开始读“形式逻辑”,薄薄一本有啥?然后、发觉又挖坑给自己跳。。。艾玛。
形式逻辑博大精深,以下论述不好,还请纠正。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形式及规律。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基本规律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思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通过看见现象、脑中关联等方式来“认识”事物;时间迁移后,多次实践或接触事物,反复多次感觉与加深印象,就会由“认识”飞跃形成概念;而使用概念来判断与推理,得出“结论”,该结论还可能再形成其它概念。所以思维活动,就是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作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与新概念的进程;而思维外显还需借助语言,韩愈讲“文以载道”,语言文章是思维的载体。
如果把脑子看作处理器,思维进程是系统,判断和推理是演算法,概念是输入,结论是输出。系统有所谓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说法(输入了垃圾,输出也会是垃圾);概念是错的,结论不会正确,所指导的行动就不容易正确;还好书里教了概念内涵(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及外延(反映的一类类,一个个的事物)的概括及划分规则,假以时日我可以掌握。
我想操作系统是这样运作的:输入数个概念,判断后形成“命题”,然后方可以命题为单位推理得出“结论”,根据结论就可以行动;执行起来不复杂…吧?
然而书中一段话让我掉入深渊,它说“正确命题”不是形式逻辑的讨论范围,然后在另一段说判断属于认识论范畴;也就是委婉的对我说:自己看着办,本书不负责。
上述的操作系统应改为:输入数个正确的概念,正确判断后形成正确的命题,然后方可以正确的命题为单位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正确的结论就可以正确的行动。
在修正过的操作系统中,正确的观念可以通过探讨内涵本质及外延涵盖来过滤及打磨;推理可以运用书中理论及思维规则来运行;唯有判断,得我自己看着办。
判断是什么?根据形式逻辑,判断的通常语句尾是或不;我们不常讲顺其自然吗?若没有其他正确观念辅助,也就是个正确率50%左右的命题,因为已经决定“自己不判断,由自然外力替你下判断”。
To be,or not to be;this is the problem;哈姆雷特也觉得困惑。
是或否的判断标准,自古以来就是难题,牵涉到个人价值观;一旦想通马上提高行动正确率。不见王阳明在龙场一声长啸,悟出“心即理,吾心自足”的心学:心外无事,一切都是心上的事、正确与否,判断只在内在心里;之后以“不动心”疾速平定宁王叛乱,心学传颂千古影响后世,如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并引发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心学的里的“至良知”、“存天理去人欲”、“不动心”;对我来说太难理解;唯一觉得可以抓得住的是“事上练”、“知行合一”,也就是践行,最少可以Try & Error,由错误中学习打磨。
形式逻辑也提到“检验判断的唯一标准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看起来只有不断践行,不断试错修正价值观,方能提高行动正确率。
学习财富自由之路的同学们,看到这有没有Déjà vu似曾相识的感觉?
笑来老师在成长学习方法论区块里提及相关观念;如2017/4/24 “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商?”讲到个人操作系统(也可参阅我前作“死神的圣物”一文),就与形式逻辑的系统类似;2017/3/27 “关于选择的方法论”讲的是判断的方法;2017/4/17 “知识究竟是什么?”虽讲的是知识,我的理解还是在说明什么是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而提高注意力的坐享,类似心学里去人欲的静坐方法;等等。
而笑来老师谈如何整系统、知识(概念)、判断,就没讲推理;我觉得这恰是最贴心的地方,市面书里有方有法有理论,践行时感到不足自然去找答案补足,故毋需再多谈。
我想还不了解心学没关系,好好先把财富自由里的观念想好、学好、践行、打磨,不理解处多读基础书籍,持续找答案的践行,重复再重复;
期待,能有天一声长啸,触类旁通。
我是慢鱼爱立刻,二逼一点点的践行学徒;
仅此文分享给一样焦躁着期待进步的人们; 并期待与您一起建构有爱的智能世界。
网友评论
另外,我建议战友常给文章分段。内容再好,给读者造成视觉疲劳的话,你的文章也不会有人愿意去看的。打磨文章的同时,也要顺带思考一下文章的格式是否利于传播。
文章的三点基础性问题已发往班级群里,烦劳战友查看。
文章金句:思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通过看见现象、脑中关联等方式来“认识”事物;时间迁移后,多次实践或接触事物,反复多次感觉与加深印象,就会由“认识”飞跃行成“概念”……
我读了一遍王阳明的心学,那本书写得还是比较易懂的,可不可以跟你探讨一下“知行合一”,我觉得很多人把这个“知”理解错了,这个知是指“良知”,而不是指“知道”,你觉得呢?
对于魏晋的孙登,我也是很好奇的,居然连阮籍去找他,也只是那样的结果,我看着你写的“长啸”太有感触了,我上个月在无锡读书会分享的就是《竹林七贤》,跟很多同辈们一起把魏晋时代学习了一下。
我的点评真正用心啦,主要是产生了两大共鸣!战友!
然后反复看了几遍,思维形式是弄明白了。
形式逻辑=思维形式+规律
后面的三个基本规律怎么和思维形式一起用,没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