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刚上班不久,我收到一条微信。
“在吗?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但是还是想请你帮忙,我想借点钱”。
这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A给我发的。
看到这条消息后,我没有立即回复,我在等她继续说明借钱的理由。
她说她要交房租了,5000多。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可能5000多还是挺多的。可是我们已经毕业一年多了,难道她的银行卡余额,连5000块都不到吗?真是令人唏嘘。
我不是要讨论我们应不应该借钱给朋友的问题,该不该借,能不能借,我想你自己比谁都清楚。
我想讨论的是,你的银行卡有多少的余额,取决于你制定了多大的目标。
我回想起大三的时候,A说要考研,就开始一本正经的找组织(就是各种考研群,考研资料,考研辅导班,考哪所学校),我问他为什么要考研,还记得当时A跟我说,因为暂时还不想工作,而且大家都在考研,没考上再去找工作呗。后来,真的没考上,毕业后的一年多里,换了两座城市,三份工作。
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更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只是随波逐流,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那么你的人生就像一只在海里失了方向的小船,随着海浪东摇西晃,没了方向,又如何能顺利到达你期待中的彼岸?
你能得到什么,你得先知道你想得到什么。如果你不知道,那随机的结果往往都不太好。
相反,我的一位大学同学B,在两个月前辞去了工作,自己独立开起了工作室,月入几万。在开工作室之前,他也是一名普通的职员,拿着和大家一样的几千块工资。不一样的是,他早就在计划以后要做的事,无论大小细节,全部都制定好应对措施,这不,工作室如期按照他的计划开业了。
对,即使是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一年后,有人的可以月入几万,有的还在为几千块的房租发愁;有的已经当上了小小的老板,有的却还在为一份能填饱肚子的工作奔波。
差别在哪里?
是我们不够努力吗?我们上下班早九晚六,有时候周末还会加班。是我们智商不够吗?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当时我们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智商能有多大差别?是我们的爸爸不够厉害吗?唔~有厉害爸爸的同学不用看这篇文章了。
那差别是什么?差别就是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计划是什么,你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差别,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慢慢形成的。
在大学里,或者刚毕业,我们常常只顾吃喝玩乐,我们谈恋爱,我们打游戏,我们K歌,我们穷游,却很少认真的问自己,我将来要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你不是不知道去想这个问题,而是懒得去想这种问题,你觉得未来还挺远的。
也许偶尔在晚上的时候,我们会抽空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的答案的时候,就想睡了。
因为我们还是没有清晰的感受到要制定一个目标、一个计划,对我们的重要性。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我们不自觉的把人生过成了随机,自然我们得到的,也不太满意。
哈罗德·孔茨说:虽然计划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将来,但如果没有计划,组织地工作往往陷入盲目,或者碰运气。
如果是其他的小事,也许我们愿意碰碰运气,好坏都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是事关我们银行卡的余额,我们的人生,你还愿意去碰碰运气吗?
找个时间,好好的跟自己聊一聊,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方向。
还有,如果你也准备去借钱,请先想想你是因为急,还是因为穷。不要轻易地跟朋友谈钱。
如果是因为急,比如家里有人生病,或者自己临时的资金周转,我想你的朋友是愿意借给你的,请给他们详细说明情况且约定好归还日期,但是,如果你是因为穷,我真的不建议你去借钱,搞不好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但是我建议你去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开始,比如,看完一本书,坚持锻炼一个月,过英语四六级,或者考一个证书,并制定好详细的实施计划,坚持下去。
不要懒,也别怕,你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