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我这个《罗马》系列才刚刚开始。这是我结合不同的历史书和英文原版纪录片,以我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写出来的,因为深爱古罗马历史,我看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和纪录片,想借此把古罗马历史简洁地捋一遍。每篇文章,我都用"易撰"检测过,原创值都在70%以上,见文末附图。详情我在《罗马1前言》这篇文章里有详细说明,在此再次重申,以免有人以为我这是抄袭、搬运。谢谢。
伊利帕战役
前209年,迦太基人在西班牙半岛上的老巢卡塔赫纳,被西庇阿发起奇袭闪电战一举占领。
前208年,在维克拉战役中,汉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鲁鲍尔败给西庇阿。
公元前207年,哈斯德鲁鲍尔按当年他哥哥汉尼拔进入意大利的路线,从西班牙半岛进入意大利半岛。他率领3万大军来增援哥哥,但是兄弟尚未会师,他就被包括尼禄在内的几名执政官的联合军打败身亡。
当时,汉尼拔还以为他的弟弟正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直到他弟弟的头颅被扔进他的军营。
公元前206年,在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进入反攻阶段。
这次大会战的战场是在伊利帕平原的一片开阔地带,可以让大部队、骑兵、战象充分充分展示其威力。
西庇阿 只有4.8万人,而迦太基方面的大军是由7.4万名士兵和31头大象组成,汉尼拔的另外一个弟弟马可尼是指挥官之一。兵力对比悬殊,对于29岁的西庇阿来说将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西庇阿继续发扬他的风格:闪电战、奇袭战;擅从侧面突破。
双方军队在伊利帕平原的宽阔地带安营扎寨,排军布阵,对峙多日无动静。等迦太基军懈怠之后,某一天,罗马方突然出军。
见对方即将大举进兵,迦太基方非常狼狈,士兵还没吃早饭,也没有时间重新排兵布阵,战象来不及布置在最前列,只好部署在两侧。而且,罗马军的阵型也不是他们所熟悉的。可参见下图。

罗马方预备充分,人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迦太基方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结果可想而知。而且,为迦太基人所依仗的战象也帮了倒忙。被射中的象群,狂躁不堪,没有冲向敌军,反而在自己的阵营中间左冲右突,导致死伤无数。
所以,这场战役就像维克拉战役一样,从头到尾都是西庇阿方占上风。最后,迦太基方的7.4万人只幸存6000余人。
此战之后,迦太基人被迫放弃他们经营多年的西班牙。而且,使汉尼拔失去了牵制罗马兵力的分战场,为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开创先例
西庇阿在西班牙战场上取得的赫赫战功足以让他获得凯旋将军的称号,并接受凯旋仪式。对罗马军人来说,凯旋仪式是至高的荣誉。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因为,他还不够资格。
在罗马,作为两个军团的指挥官,必须是年龄为40岁以上的执政官、前执政官、法务官或前法务官。但当时的西庇阿只有29岁,也没担任过以上任何职务,即在年龄和职务上,西庇阿不符合元老院为其举行凯旋式的基本要求。
当时,罗马的政体虽然是共和国,但实质上却是一种寡头政治,即有少数人实行统治。而寡头政治非常重视论资排辈。
但毕竟,西庇阿战功赫赫,人望极高,最后,元老院被迫承认了他的执政官候选人资格。次年,西庇阿高票当选为执政官。
在此穿插一个历史背景。当时,罗马的选举,不是一人一票,而是每100人为一组,一组一票。
总之,截止到公元前205年,西庇阿在罗马历史上创了两个纪录。第一,最年轻的战区司令。前文讲过,时年25岁的他,临危受命,率军前往西班牙战区。第二,前205年,他高票当选为最年轻的执政官,时年30岁,而法定年龄是40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