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
先和大家做个热身小游戏,看到下面的一些词,你最先到的是什么?可以在讨论区留言回复。
火锅、苹果、北京、保温杯、香烟、社保、手表、拉面、潜水、胖、巧克力。
(可以先下滑到评论区看看大家都写的是什么…)
平时大家聊天都会有这样的内容:
“你看他的背包是LV,腰带是Hermes,手镯是Cartier,真有钱…”
“帮我叫一个快递,有个文件要发。”“顺丰还是?”
“我的《流量池》书还没买,怎么办?”“用京东,你现在买了下午就送到了”
品牌,已经是我们语言交流的一部分了,夸张的说,不提品牌可能你没办法和人正常交流。
品牌是什么?什么时间形成的?是谁创造发明的?看下面这幅图,是百事可乐100年的进化。
一句话概况,品牌都是“渐进明细”演化过程形成的。
【001案例】虾米音乐
大家都在聊网易音乐的地铁时间、QQ音乐的版权故事,可能太多人都忘记了还有个音乐App叫虾米。 是的,他还活着呢。
下图是虾米近一年的App在Appstore的排名情况,不好不坏,浮浮沉沉,你觉得他不够努力么? 错了,看看下面的发版次数。
4款音乐App,从17年4月到现在的发版次数,虾米真的是太努力了!任何其他两家相加都不够。
终于,虾米忍不住了,来了一次大动作,Icon变样了。
功能也变了。
这个案例分析,从虾米的产品历史来讲,是在“渐进明细”的演化路上越来越好,不过有时候还是要抬头看看你的友商都在做什么。
有时候好产品≠好品牌,你辛苦的迭代,增加功能,增加场景,也赶不上一次“包地铁”流量来的迅猛。这不,最近的综艺节目《无限歌谣季》和酷狗合作了,场景和流量就这样来了。
【002案例】关于姜半刀
我的微信名叫姜半刀,起初因为工作关系直接用的英文名Vancent,后来因为几次换行业的跳槽,被一个HR朋友戏称,就是个二把刀。我干脆就把微信名换成了“二把刀”,后来觉得这个词不够酷,改成了1/2刀。然后我发现这没办法读啊,太绕口了,就又偷偷的改回了Vancent姜。很偶然一个电影,侠客高手过招,刀剑从不出鞘,只露出一点刀光就秒杀对手,这个感觉对了,就这样我就把名字改成了“姜半刀”。出招制敌,半刀足矣。 从此,江湖上多了一把“姜半刀”。(好吧,这段是个人广告)
小讨论:你的微信名是怎么来的?
“渐进明细”是一种演化过程,随着产品的不断发展,我们会发现用户需求、市场环境、成本、质量等等因素的变化,百事100年间为了产品和市场都在不停的改变Logo,我们面对自家产品在品牌这方面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1/6 相信品牌的力量
品效合一,即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实现“品牌成长”和“实际效果”的双增长,在做到品牌曝光的同时,也要带来效果转化。
但是,“品牌成长”和“效果转化”是一个增强回路的循环促进组合,唯一的差别是在彼此之间给予的势能大小比例不同。
书中提到有些企业只做品牌,或只做转化。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尽可能的回忆和搜索了很多广告和活动很难找到这样单一的例子,如果你有想到,麻烦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们一起分析下:)公益广告就不讨论了。
品牌到底有多重要,先看下面的两张图。
整合成这样的一句话: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
其实,无论你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把你的产品和服务告知用户,都是在用品牌的力量去说服你的用户来使用/购买你的产品。只是在实现的过程中效果和质量有好坏优劣的差别而已。
2/6 定位方法
书中提到了三种办法,具体简摘如下:
A 对立型,对标竞品的强竞争方式,常见句式“更”“比”“没有”“增加”“不是……而是……”
比如: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B USP ,强调人无我有,常用句式“……就……”
比如:困了累了,喝红牛;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C 升维定位,“降维打击”提升高度,常用句式“XXX行业开创者”“重新定义XXX”等
比如:小米乐视的互联网电视
那如何找到这样的“一句话”,如何发现用户的需求定位呢?
最近增长黑客很多人聊,反复提到了AARRR漏斗模型,在每个环节去找到可以优化和调整的问题,以做到用户增长,转化提升。这个在《流量池》的后半部分有提到,到时候咱们再详细聊聊。
今天和大家聊个不一样的模型,叫“BPM模型”即业务流程模型。具体概念大家可以找百度了解,这里只说下漏斗和BPM的不同。
如何做BPM模型分析,主要分下面几个步骤:
1. 写下业务的流程节点
2. 每个节点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或者满足了用户的那些需求?
3. 竞争对手是如何做的?
4. 与我们相比是好还是不好?
5. 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机会有待解决?
这样一点点的分析下来,我们就会“渐进明细”的找到我们的产品定位和规划,这样你就可以针对某一个点,提出某一句话,作为宣传点/广告语/品牌口号。
再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帮助理解,这是我在学习Lachel先生智识课程时候的一篇作业。以旅行中酒店全过程为主题,进行BPM模型的刻意练习。
对品牌口号,或者“一句话”定位自家产品,这件事我一直坚持:这句话不是说给用户听的,而是一句能让他很容易的说给别人听的那句话。
对于我家的产品,老板一直要求我们尝试用很多不同的口号来做这件事,比如:
亲亲小保,互联网人事服务平台
交社保,找小保
亲亲小保,一个App搞定社保公积金
亲亲小保,5分钟手机交社保
在这方面我做的并不好,一直都还在找那句可以“口耳相传”的话。
3/6 品牌=符号
书中提到了视觉和听觉,强化品牌符号。这个内容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中也有提及。顺势我想到了人的六根: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
这是我们可以创造品牌符号的途径了。简单想到几个场景:
A)视觉/颜色
苹果的白,滴滴的橙,星巴克的墨绿,OFO的黄等等,有些贯彻的更彻底,比如京东的红,从App到官网,再到员工工牌,每次路过京东大厦都担心,某一天会不会变成红色大楼,结果晚上大楼真的亮起红色的LED灯…
B)听觉/声音
Hello,Moto!灯,等灯等灯!
C)嗅觉/味道
食品类,康师傅牛肉面“就是这个味儿”,
D) 触觉
婴儿润肤露广告,经常看到的婴儿PP,会有种摸到的感觉。
E) 意法
这种广告一般都是高深莫测的,比如香烟/白酒,“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小罐茶,大师作”,我个人是很喜欢。中国特有的中国文化下的广告方式。
最后,写这篇练习的时候,看到大家在群里聊读这本书的感受各不相同,也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几个理由:
1. 案例比较多,写的详细,有很多点是可以重复和拆分利用的。这对我个人的工作会很有帮助。
2. 一本书就是一个作者对某一件事的输出,里面包括观点和事实。我们就是要存有批判性思维来读书,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与作者“对话”。
3. 很多同学喜欢做思维导图,有个更有趣的方法推荐,你可以试一试用概念图。
今天先聊到这儿,祝大家展卷有益,联机共读学习顺利。
我是姜半刀,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