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爱成长
我的2017记忆——在路上

我的2017记忆——在路上

作者: 知行分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21:13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pixabay.com

30岁以后,就不太喜欢新年。

时光在忙碌的生活中静静流淌,波澜不惊,不觉间我们都已不再少年。

我们见证着伟大的历史,却也逐渐成为这历史的一部分。

相比于100年前,我们这一代人不再关心“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们关心的是:“我”如何变得更好?

然而,“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家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对每一个人中国人而言,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017年,最幸运的是,家人都平安健康。 

2017年,对家庭生活而言,是平淡的一年,却也是充实的一年。

2017年,结婚三周年,我们到处探访身边的美食美景,看了35部电影,去了南京和武汉,在总统府感受历史的炮火,在中山陵缅怀伟人的凋零。

2017年,在忙碌中我们看望了外婆,国庆到厦门探望了外祖父母,还算实现了年初的计划。

2017年的小确幸,得益于两个认知升级:

一是自己的“清单革命”,学会用清单计划和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

二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找到共同的兴趣,一起玩、一起成长是最好的陪伴。

学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知识焦虑”、“本领恐慌”成为一个时代的关键词,衡量地位的标尺不再是包包的牌子,而是认知的深度和谈吐的气质。

2017年,是思想冲突碰撞、不断自我革命、认知升级的一年。

2017年11月底,我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和简书账号“知行分子”,发表了5篇文章,12048字,不为别的,只为用输出倒逼输入,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二维码名片。 

2017年,从《未来简史》开始,到《激荡十年》结束,在微信读书上大约阅读了100小时,在得到上订阅了两个专栏,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了337个小时的音频,大约听了167本书,在线下阅读了大约30本书。 

2017年,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在线上购买并学习了5个系列课程。 

2017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三个读书学习的方法是: 

1、碎片化阅读:时间管理进入碎片化时代,事先列出碎片时间清单,充分利用等地铁、上下班、等电梯、会议间歇的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搜集灵感。 

2、高效地学习:带着问题或主题阅读,确定主题后,搜索豆瓣相关书籍,找到评分前10的书,用一个整块时间,先看序言,再看目录,提炼核心观点,休息之后,尝试构建关于该主题的知识模型,对于不理解的问题,通过知乎、在行等平台求教专家,并最后尝试复述。 

3、深度学习:学习一个知识,要建立与自己已有知识的联系,至少自己举出3个例子,想办法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这个知识,并且思考这个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本质规律。

健康——做自己的超级英雄

健康不仅代表着阳光、活力,更意味着坚持、精力充沛,是一切的基础。

2017年,我走(跑)过了2593公里,日均7公里,有氧和无氧运动接近70次。 

2017年,我跑过了福道、牛岗山公园、大腹山公园、马尾江滨大道、沙滩公…..见证了这个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美。

2017年,我保持了每个月日均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其中有8个月达到日均七个小时半,虽然由于工作压力较大,深睡眠时间远远不足,甚至常常失眠,但至少让自己逐渐摆脱熬夜的习惯慢慢地初见成效。

友情——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

在这个什么都快的时代,朋友在人们口中变得廉价,在心里却显得弥足珍贵。

有人说,在这个时代,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但我仍坚信,只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利益。 

2017年,幸运的是,还是见了一些老朋友,也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新朋友。 

2017年,有的朋友忙着创业,有做餐饮的、网上商城的、幼儿教育的等,还有一些没听过的项目,预祝大家成功!

2017年,有的朋友找到了自己所爱的专业,跑到哥伦比亚念起了大气辐射专业,祝学业有成。 

2017年,有的朋友当了领导,有的朋友换了发展的城市,祝事业顺利。 

随着智能浪潮滚滚而来,也许在多年以后,我们将会重新定义朋友,也许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朋友。

工作——最初的梦想

职场35岁危机的提前到来,让我在这一年充满矛盾、迷茫与焦虑。

2017年,是艰难的一年,收入下降,我依然常常是办公室里最后离开的那个人。 

2017年,我看到了自己太多职业上的短板,产生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2017年,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了一次跳槽晋升的机会,除了要照顾家庭,还因为初心与责任感。

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不会跑输绝大多数的人。 

也许很多年后再往回看,焦虑未必是坏事,它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持续成长。 

诚如查理芒格所言:“想要得到一样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对此,我深信不疑。

2018——继续前行

2018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改革的不惑之年,对我个人而言,是我迈入职场的第一个10年,也是35岁的转折点。

高晓松说,到了40岁以后,才明白所谓不惑,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想明白了,而是到了这个年纪,没想明白的事也没有动力再去想明白了。

就我的理解,对于国家而言,所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纵观历史,不惑不是想明白的,是干明白的。

对于个人而言,我希望自己在2018年继续前行,做一个知道做到的知行分子。

相关文章

  • 我的2017记忆——在路上

    30岁以后,就不太喜欢新年。 时光在忙碌的生活中静静流淌,波澜不惊,不觉间我们都已不再少年。 我们见证着伟大的历史...

  • 我的2017 2017,我在路上

    2017年已到尾声,2018年遥望在即,坐在书桌前,回想这一年我到底收获了什么?细想很久,我觉得就用以下三点概括即...

  • 我的2017,在路上

    1 秋晨,微凉。 七点,卫生间里哗哗的洗漱声准时响起。 “翔儿,包子还是饺子?” “饺...

  • 我的2017-在路上

    在微信上看到很多产品人都在写自己的年终总结,突然心血来潮,也好想给自己一个回顾和交代。 今天是2017年12月27...

  • 我的2017,依然在路上

    我的2017,非要写个总结的话,三个字就能概括完毕:吃、玩、游。 吃 吃吃吃,吃遍天下美食乃是我毕生所求。 这里特...

  • 2017年,我在路上

    2017年,是很特殊的一年。没有去高飞,却一直在远走。 今年喜欢上了徒步,一项不被太多人理解和喜爱的户外活动。...

  • 2017,在路上

    2010年,我23岁,刚走出校园,满眼望过去,都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关于事业,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201...

  • 2017在路上

    到了

  • 2017,在路上

    今天是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一上班,就把办公室打扫了一遍,扫地又把手扫出了水泡,衰呀。刚打扫完,就有人来交材...

  • 2017在路上

    年前赴京见了一位朋友,70年属狗的,整好大我一轮。经营着一家上市药企,和他聊得很多很愉快。沟通中谈到医改宏观政策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2017记忆——在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na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