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有邮政。邮"字在2000多年前即已出现了。到秦末汉初,更是在各地的交通要道上设驿站,传递政府公文。当时是用快马做工具,每到一个驿站便换人换马,以求迅速。至1912年,驿站才给全部裁撤。驿站撤消前,我国民间也同时存在公共的寄信机构,叫"民信局",明永乐年间(1403-1425)创立,直到1935年1月1日才全部停业。
而随着新中国成立,书信成了人们的主要交流形势,书本上也教孩子们写信与电报的方式。那时在邮政局上班是干净又体面的工作,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一些有关讯息的电子产品登上历史舞台,电话、传呼机、手机、电脑改变了书信的霸主地位。随着手机、电脑功能的扩大,写信、邮寄信的方式己被人们放弃。人们现在不在需要等待,快捷成了书信退出历史舞台的杀手锏,还是比较惋惜的,写信己从人们的联系方式中被删除了,绿邮筒也在马路边消失了,我隐约记得,我伸手还摸不到绿邮筒投信口的时候,是多么盼望自己有一天会长大。而时光变迁,转眼我成家娶妻生子,随着儿子的降临,我才感觉我真的长大了。而责任也如约而至,儿子上了小学。我告诉他,我小的时候联系外界,靠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贴上邮票、投进邮筒中,然后就是等待。儿子惊奇的看着我,脸上充满好奇。儿子生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他的课本中再不讲叙写信的方式,更不会提到路边静静伫立的绿邮筒。源于儿时的记忆,我忠情于写信,那怕是在手机上我也会选择手写输入,与朋友同学之间交流。我忠情于写信,来自脑中的词汇跳跃于笔尖之上,这是一种喜悦与成功的享受。我忠情于写信,是因为有一种冥冥中的期盼,无论好与坏,都会随着信纸的舒展而不在神秘。时至今日,我仍忠情于写信,把相思与相守写进人生中,寄给另一个自已。哪怕人到暮年,就算无人撕开信封的期盼,我仍会忠情于写信!
一方小小的邮票、不大的信封,几张泛黄的写满字的信纸、拆开信封、打开信纸,那一瞬的悸动与期盼终于映入眼帘,所有的感受就在这一刻得到释放!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也安好,盼等回信!
海哥心语。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2021.1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