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我已经讲解了,题目本身给出的条件不足以直接用基础手段(定理定律法则公式等)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辅助线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杀手锏,基础手段里还差什么条件就通过构建辅助线给它添上什么条件。
那我们又怎么知道基础手段差什么条件呢?辅助线究竟该如何构建呢?
我们依然先来看一道规规矩矩的题:

首先,我们从结论出发,证明两平面相垂直用到的基本都是两平面相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但是这条垂线没有直接摆出来给我们,那么这道题我们就需要找出这条垂线就OK了。
然后结合两平面相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与两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于是就构建与AC垂直的线呗。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PAC和△ABC都是等腰三角形,于是AC的中点与P、B分别的连线就正是需要构建的辅助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我们这里有个关键点:从结论出发,也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有的放矢,而不是漫无目的去猜辅助线怎么构建。有些复杂一点的,你运气好可能一下找到了辅助线,但是运气不好可能浪费了很多时间才找到,运气更差就是苦思冥想最终也没找到,所以一定要懂得逆向思维。
利用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我们不妨证明面PAC上的线PO⊥平面ABC(当然证明BO⊥平面PAC也可以,是一样的)。

再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PO⊥平面ABC,就证明PO⊥平面ABC上的两条相交的线。

PO⊥AC,利用勾股定理,我们很容易证明PO⊥BO,完工。
其实我们只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这样的几何问题不就分分钟解决了?
因此,我们遇到问题尤其是需要构建辅助线的几何问题,不要总是习惯性地从条件出发,有些问题显然可以从结论出发,霎时间就有了目标,辅助线瞬间构建好,分分钟解决问题。
我们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点,更重要是要学习思想、方法、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