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大都喜欢枪,也可以说男人对枪有种特殊的情怀,这情怀在儿童时就开始有了,小男孩的玩具是各种各式的电动枪,长枪,短炮,手枪……
我年少时也很喜欢枪,最早是用纸折成手枪,有模有样。也用做家具余下的杉木边角料,做成手枪,涂上黑漆,装在口袋,神气十足,那得开心数日。
少年时代最喜欢的枪,那一定是洋火枪,如果有一把好的自制洋火枪,那得让村里的玩伴羡慕死。用铅丝做出枪的形状和枪架,上面串好若干自行车链扣,链扣们的一侧孔供枪栓活动,最前端的链扣需要打入一个螺帽,整串链扣和枪栓分别用橡皮筋箍好,枪栓是自行车轮的钢丝制成,把火柴头的药装入钢嘴撞口,扳动扳扣,皮筋带动撞针撞向钢嘴里的火药,"叭"的一声响,好神气,显出小小男子汉的英雄气概。有时也用鞭炮中的火药,那一般是过年时,因为只有过年时鞭炮比较多。
在80年代的农村偶尔能见的是鸟铳,也可以说是枪,那是大人的玩具,对于年少的我,想摸摸那鸟铳都很难,别说扛枪了。最多让我跟在邻居的后面提那火药葫芦,邻居喜欢把火药装葫芦里,可能是安全,也便于装火药。那鸟铳声音很响,近距离可以震耳欲聋,每次大人放鸟铳时,我用稚嫩的双手捂住耳朵,这样声音小多了,自然而然就不怕了。那时候打得最多的是斑鸠,一晚收获不少,第二天放学回家可以到邻居家蹭几块野味。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真枪,是80年代初,我叔是自卫还击战的退伍军人,那时村里有民兵训练队,叔叔是队长,每年一次步枪实弹射击训练,我印象中只有一次实弹射击后把步枪上缴了。在对面的山坳上埋好靶,三四支老式步枪安放在100米左右的茶树丛中,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站在山顶上观看,那个热闹劲,兴奋度,至今难以忘怀。民兵十来人列队等候我叔叔的号令,依次每人两发子弹,几十声枪响,训练结束,一大堆农村娃儿飞奔茶树林,那速度是神速,在草丛中找子弹空壳,在那年代这空壳是稀有玩具,能抢到一两个空壳,那得开心炫耀好几天哩。
第一次扛枪,那是1993年高考结束后,等待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个如火的夏季,在高中同学家,有一把气步枪,装铅弹的,听同学指导,把气枪玩得有模有样,还打到过几只雀鸟。第一次打中一只麻雀,那种兴奋的心情,早就掩盖了等待高考成绩的焦虑。对气枪是爱不释手,甚至把气枪带回家里,玩了三四天,被父母骂着,才恋恋不舍地把枪还了。
对枪的情怀
俗语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当今和平年代,庆幸中国对枪支管理非常严格,尤其是近十年。不像美帝的枪支泛滥,滥杀了多少无辜平民。在中国能近距离接触枪的人不多,能真枪实弹的开几枪的人更少了。
今日,某安保公司的一年一度实弹射击展开,托朋友在某安保公司做领导的福,参与了一次真枪实弹射击。
在郊区的民兵训练基地,第一次摸真枪,激动,兴奋,紧张……对于枪的类别我一概不识,一商贾假文人,从基地掉落的弹壳而言,应该是霰弹枪,枪支具体型号不识也没问。
我们几人认真地听指导员讲解拿枪的方法,左手托枪体上膛处,右手放扳机和保险处,枪托顶于右肩,右手臂抬起。指导员先用空枪,让我们试一下刚才的拿枪姿式,左手前后推动枪支上膛,"咔咔"两声上膛完毕。右手按保险,瞄准,扣扳机,再上膛扣扳机,反复数次。那心跳已经加快了,等到指导员把五发霰弹装入枪膛,我更加紧张了,托枪的左手有些许颤抖,指导员在后面,用手顶住我的右肩以防受伤。
听一声号令,瞄准,上膛,射击;上膛,射击……,五发后,再上膛,扣一枪空枪后结束。咔咔,砰砰……那五声枪响,把我耳朵鼓膜都要震伤了。瞬间,脑袋里一阵嗡嗡作响,结束后恨不得马上把枪还给指导员,捂一捂耳朵,几分钟后耳朵好多了。再试五发顺溜多了,反而感觉有点不过瘾。
对枪的情怀
午餐时,我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枪声里,毕竟是第一真枪实弹射击,你一言我一语,边吃边聊,甚至说能像电影里拿枪对准,把目标打爆,该多洒脱,那是痴人说梦话,实在好笑,咱们才第一次拿枪呢。说咱们也是扛过枪的人,这话算有点道理。聊如果能建一个实弹射击场,对民众开放,那生意肯定好,你瞧瞧,又是商人的本色,无处不起利。
把荷枪实弹的照片,射击的照片发微信朋友圈,引来朋友圈里点赞的人很多,应该是最多的一次,有的问在哪,有的问过瘾吗,更有问打了多少环,有说我是伪兵……他们或许羡慕,我自然更加开心与满足,那是虚荣心在作怪。
餐后,再去基地,本来是拍张合影聊作记忆,也看看安保人员训练的风彩,进入基地,安保人员在休息,等待下一批人员入场,某安保公司领导说子弹还有很多,问我们要不要再射几发,我们求之不得,每人又射击了十五发,那枪声噼里啪啦,响彻云端,总算过了一把瘾。
对枪的情怀
驾车回市区的路上,枪声还在耳边萦绕,脑袋嗡嗡作响,回家故作此文以记之,故作打油诗云:
年少自制洋火枪,今日终圆少年梦。
一枪一弹赞和平,枪声震耳肩受伤。
2018.5.26匆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