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不太习惯萨克雷的夹叙夹议。
也许就像杨绛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所说,作者的议论居然总是与他做叙述的情节不相符合,这也就导致了我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会被作者本人带着跳戏。
另外,因为书中引入就自称是一个名利场的背景,而后作者又一而再地强调全书是名利场的故事,反而给人一种作者只是在说服自己的感觉。
总觉得古今中外的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哪一本所描述出来的世界不是一个名利场呢?但也没有见哪本书如此地强调。
虽然在阅读的时候因为作者的这种手法断了好几次思路,但是全书阅读下来,我对作者笔下人物的性格印象却都很深刻,在这里说说我印象最深刻的利蓓加、爱米莉亚和罗登。
利蓓加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利蓓加。
她出身贫苦却十分有野心,父亲是穷画家,母亲是舞女。
而她自从以爱米莉亚为跳板进入上流社会之后就掩盖起自己的家世,对熟悉自己的人扮可怜,对不了解自己的人则扮作出身高贵。
她想尽办法攀附有钱有地位的男人,即使成功嫁给罗登之后也仍不收敛地去巴结各种有地位的男人。
她的机关算尽的确让她在英国以及法国的上流社会风光过,但她没有算到的是会被老实的罗登抛弃。
随后利蓓加由于坏名声过了一段流浪的生活,但是她本性不改地凭借自己颠倒黑白的口舌,在结局居然重回上流社会的社交场,不过谁能知道她还能待多久呢?
利蓓加的人设是十分令人讨厌的,但在她削尖脑袋想挤进上流社会过程中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又不得不让人有些佩服。
她的出身不好,又想要过上很好的生活,这两点都无可厚非,但是她的种种做法却不能让人容忍,她通过这种偷鸡摸狗的方式所换来的风光是不会持续太久的。
说起来,这只是小说里的世界。在现实世界里也有数不尽的底层女孩甚至比利蓓加更变本加厉地用尽各种手段来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只是现在的社会贫富差距愈来愈大,穷人想要翻身比从前更加的困难,利蓓加这种女孩会越来越多,但该怎么去责怪她们呢?
她们出身不由自己控制,她们也只是想要好的生活,却被现在社会的种种无形规则压制住,她们该如何呢?
也许最应该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吧,既然出身如此,就应该去学会调整自己的期待值不是吗?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欢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呀不是吗?
爱米莉亚
而爱米莉亚则是与利蓓加完全相反的人设。
她出生于富裕家庭,善良甜美,但最大的不幸是与乔治奥斯本的婚姻。
因为在乔治死后不受奥斯本家接受、父亲公司也破产,她过了好长一段困苦的生活。但是她就算不被奥斯本家接受,也生下了奥斯本家的孙子;她的父亲破产,她也仍然有个当官的哥哥。
她在最困苦的情况下也是处处有退路的。还有都宾上尉对她从一而终的爱慕。
爱米莉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神,她最致命的弱点就是软弱易受到蒙骗,偏偏还固执自己。
都宾上尉沉浸于爱河之中看不出爱米莉亚的愚蠢,在自己清醒认识到爱米莉亚的软弱和愚蠢后离开她,但最后却仍然在爱米莉亚有所求时赶回到她身边。
爱米莉亚真有令人羡慕的人设。
其实她的这种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最开始的家境很好的,所以她可以与富裕的奥斯本家结亲,也因为她家境优越所以她有个在外国当总督的哥哥,就算哥哥在外期间对她不闻不问,但回国之后也会照拂自己的亲人。
世上所有人,从起点开始就已经不一样了。
罗登
罗登是书中一个令我比较意外的人物。
他最开始出场是一个纨绔的小爷,被指定为姑妈巨大财产的继承人,但是后来被利蓓加迷倒并和她成婚。
其实在他因为结婚而被姑妈取消财产继承权的时候,我仍然觉得他只是用来陪衬利蓓加的手段高明而已,但我对他的看法改变是从他奔赴战场的前夜对利蓓加的种种不舍开始的。
当时他对自己上战场之后的生死无法预料,所以为利蓓加和孩子想出了种种生存下去的办法,反而被利蓓加嘲笑。
利蓓加其实还是想利用他翻身,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明白。
利蓓加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而活,而罗登却逐渐将利蓓加视为自己的责任,也深爱他们的儿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无法忍受之后妻子对自己的背叛吧。
在利蓓加风头正盛的时候,他对妻子顺从爱护。
但他因为家里的债务而被关押的时候,却发现利蓓加无视自己的生死仍然享乐于侯爵身旁,因此那么决绝地放手。
是他的决绝给了利蓓加巨大的打击。虽然后来他还是接受了给自己戴绿帽的侯爵的安排去了外国当官,但总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他只是个被利蓓加利用的可怜人,只是没有想到他如此重感情。
还有书中的其他人物,也都个性各异,形象十分鲜活。
作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那种腐败风气的批判,但到最后竟对每一个人物都有几分讨厌又喜欢了。
不过在阅读过程中总感到很遗憾的一点是,由于文化背景和语法习惯种种差异,一直都觉得和书中的世界有一层隔阂。无论书中的情节怎样吸引我,也永远只是个观众去看这一场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