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概幼孤(幼年丧父),随母适胡氏。永乐九年擢(提拔)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抢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阻止)之。 赵居任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报告朝廷)。仁宗监国(代理国政)时,尝命概以(以...身份)御史署(代理)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浙西豪持郡邑(郡县官员)短长(偏义复词,短处)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 概悉捕豪恶数十辈,械(戴上刑具)至京,论(论罪)如法。军乏食,概以便宜(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供应)军,乃闻于朝。帝阴(暗中)使御史廉(调查)之,谕(诏令)户部勿以专擅罪(治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害怕)之。 亡何(不久),迁右都御史,治(掌管)南院事。九年十月录囚(审查囚犯),自朝至日宴(日暮),未暇食,忽风眩卒(去世)。
褚亮幼聪敏好学,善属(写)文。 喜游(结交)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拜访)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讨论)文章,深异(认为....与众不同)之。 寻(不久)坐(因为)与杨玄感有旧(旧交),左迁(贬官)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为...所:被)礼,降威定县簿。亮与同行,徽遇病终,亮亲加棺瘗之路侧 。薛举僭号(冒用皇帝名号)陇西,以亮为(以...为:认为)黄门侍郎,委(委托)之机务。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打猎)狩。亮上疏谏曰:“伏惟(俯伏思量)陛下,拯百王之弊,平一天下,劬(辛劳)劳帝业,旰食(吃饭迟)思政,废寝忧人。臣窃(私下里)惑之。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参与)欢赏,从容讽议(委婉提出意见),多所裨益(帮助)。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封地)七百户。后致仕(退休)归于家。
(1)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1)琼州的百姓用吉贝纺织做衣服,做这个活的都是女人,服这项劳役有需要一整年的,(女人们)只能抛弃小孩离开老人,百姓尤其感到苦不堪言。(“衣衾”“期年”“违老”“苦”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句顺畅1分)
(2)(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崔与之都尽力快速回奏。(“孰”“疾”、“罢行”、“用舍”每译对一处各1分,语句顺畅1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1)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2)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庞师取来木头搭成桥,夜晚让中军先过河。朱宣逃到中都,被人杀了。
(2)兵法上本来就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说法,只不过吴人哪里能够知道这些呢!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第二天将要作战,(少帝)当面任命药元福为郑州刺史,被当权大臣所阻止,只担任原州刺史,不久改任泰州刺史。
(2)秦国人没有空暇来哀叹自己,后世人为它哀叹,可是后世人只是哀叹它却不引以为鉴,也会让更后的人又来为他们哀叹。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13. (1)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每次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
(2)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接受商人金钱,托付欧阳必进使商人参与工程,仪望坚决不同意。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输:运;辄,往往;计,根据;赡,赡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5分)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5分)
13.(1)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 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逾”“寝苫”“蔬食”“多”译对各得 1 分,整句
翻译通顺得 1 分)
(2)叛军听说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安庆之围回南昌自救。我军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破”“逆”“蔑”、逆击之湖中译对各得 1 分,整句翻译通顺得 1 分)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
(2)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
(1)晋高祖驾崩,剧可久正在生病请假期间,有关部门以他不参加国丧检举他,他因此被免官。
(2)现在(我们)奉皇上的命令,删除确定法令,有用来显示严明刑法、整饬法度的意图。
(1)中的“崩”,驾崩,指皇帝去世;“方”,正;“病告”,生病请假;“告”,告假,请假;“有司”,有关部门;“纠”,检举;“纠以不赴国哀”,介词结构后置,以他不参加国丧检举他;“坐”,因为;“坐免”,他因此被免官。
(2)中“今奉制旨”省略主语“我们”,翻译时补齐;“制旨”,指皇上的命令;“删定”,删除确定;“以”,用,用来;“见”,通“现”,显示;“明罚敕法”,严明刑法、整饬法度;“之”,的;“经画”,筹备;“意”,意图。
(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5分)
(2)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5分)
13.(1)我家在益州,我接受命令从远道来到这里,现在接受桓公的旨意自杀,没办法使自己的尸骨返回家乡。(“被命”“无由”“致其骸骨”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想要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的事,适逢(恰逢)习凿齿病死,这件事便中止(没有结果)。(“寻”“征”“典”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令其下缟素。
(2)潜夫自九月人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
(1)五月五日刚刚誓师,而都城已经失守,消息传来,陈潜夫放声痛哭,命令他的部下穿白色丧服。(“方”“报”“缟素”各1分,句意 2分)
(2)陈潜夫从九月入朝拜见福王,顺路探望亲人,刚五天就驱马奔赴黄河边。(“觐”“便道”“甫”各 1分,句意2分)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5分)
(2)田悦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5分)
(1)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译出大意给2分;“生人”“疲敝”“化”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田悦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译出大意给2分;“禀命”“宣慰”“称旨”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1)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土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土奇意,降诏慰勉
(1)当初,皇帝监管国事的时候,非常怨恨御史舒仲成,到这时想治他的罪。
(语意通顺得2分,译出“监国”“憾”“罪”各得1分)
(2)杨士奇因为年老疾病正在休假,天子恐怕伤了杨士奇的心,颁下诏书宽慰勉励他
(语意通顺得2分,译出“以”“在告”“慰勉”各得1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