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水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生产的思考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经济”在工业领域的标志性行业,在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国家重点扶植产业。天水工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突出,如何结合本地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攻关,进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突围极其重要。
一、天水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生产的可行性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已进入产业化启动阶段。我国从“十五”开始组织实施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纯电驱动”技术转型“三横三纵”专项15年来,全面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整车和支撑平台的全产业链发展,技术支撑和市场推广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在2015年销售已突破30万辆,跃居全球首位。且在“十三五”期间将通过12个模块6条创新链在高比能量动力电池集成技术、高速高效轻量电机驱动、电控与智能化、插电/增程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技术方面实现创新性突破。
(二)我国已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经过3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我国已掌握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整车技术,实现了从混合动力向纯电驱动的转型;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乘用车纯电驱动技术路线,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与国际技术的基本同步;在关键零部件方面,锂离子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和电机驱动系统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在公共平台技术方面,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和整车、电池、电机测试平台。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考核与推广应用成效突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03年起开展示范推广,并从2013年起国家密集出台了支持政策,使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在新增汽车销售中的占比突破1%,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区域,新能源汽车累积推广接近50万辆。截至2015年底,建成充电站3600座,充电桩48000个,初步形成了充换电服务网络,并应用智能网联技术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性能突破和产业链体系建设进展迅速,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处于国际前3甲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涌现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乘用车和商用车驱动电机系统已形成规模化产业。2015年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超过17万辆、乘用车达到20.5万辆。
(四)天水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难得机遇和较好基础。一是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重大挑战和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也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新经济’在工业领域的标志性行业。”而且大气污染控制的国家行动计划倒逼零排放汽车的发展;2020年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降到百公里5L的国家油耗法规,倒逼汽车新能源动力的全面发展。二是“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出现新动向。即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正在进入以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为标志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我国将顺应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的实际,改变过去规模扩张战略,努力提高工业、制造业部门的技术水平、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是从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的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创新和知识资本等高级要素的发展模式转型。三是天水具有较强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近年来,我市依托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攻关,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国家级5家、省级22家,创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个、居全省市州前列。一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培育壮大了一批名牌产品。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产业研发加工能力较强,天水电传所公司、天水长城电器成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已研发生产出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长城电工天电集团新能源电器基地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轴承单元研发生产已列入海林公司“十三五”发展重点。同时,甘肃境内拥有钢材、铝材等汽车产业用原材料企业较多,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定基础。四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可重塑天水中长期增长动力。一方面加工装备在汽车工业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需要大量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制造发动机的柔性生产线等机床装备以及电器、电子元器件,这对于我市机床制造、电工电器等传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既能优化我市工业经济结构,形成新的增长点,又能带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提升到中高端。另一方面,依托中国绿色催化专家智库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麦积山论坛智力资源,结合西部锂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在天水进行锂电池产业转化具有独特的基础。
二、天水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生产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我市相关部门和企业都缺乏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意识和能力,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不强;自然经济观念、计划经济观念和做法仍大行其道,缺乏创新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全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能力有限。
(二)缺乏骨干企业引领带动。天水及周边区域缺乏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汽车产业链。目前,我市在汽车配套产业方面,仅有海林公司为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套生产重型车辆轴承单元,腾跃活塞为一汽集团等配套生产活塞,汽车产业专业化生产企业极少。
(三)信息、技术、人才因素是最大瓶颈。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调整结构、技术创新和优化升级,我市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等六大产业为主导、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而信息、技术、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市企业创新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是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有力的支持措施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二是产学研精准交流对接不够,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校之间技术合作不活跃;三是创新型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中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很少,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
(四)资金投入和投融资能力严重不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市财政困难,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融资手段,大部分民营企业资质比较有限,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
三、天水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生产的对策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受行业准入门槛、研发投入、技术人才支撑等因素制约,我市目前现有产业基础还不足以通过自身的转型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因此建议通过政策、土地、资金、市场等要素支持,积极引进汽车研发生产优势骨干企业布局天水建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利用骨干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扶持区域内配套企业发展,逐步培育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二)加大招商力度,构建发展平台。根据天水优势,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天水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切实辅助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搞重复建设,防止简单照搬、盲目攀比。一是在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框架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重点招商项目。可以考虑引进吉利、比亚迪等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与生产,并在土地、资金、管理上给予特别优惠;二是以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规划建设天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三是组织相关企业到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兰州等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考察学习,加强合作交流,找寻发展路径;四是大力发展相关技术评估、产品检测、人才培养、投融资、车辆维修、售后服务等各类产业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
(三)构建合作模式,增强内生动力。与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设备供应商合作开发市场,把握市场换技术的本质,在当前我市尚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国内外较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间找到结合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良性发展。
(四)加大宣传引导,形成发展合力。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发展新能源汽车重大意义的宣传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推动政府、部门、制造厂商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