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施斌聊斋做了“时光里的江南”系列节目,我因为9月13日要出发去新疆,所以挑了一个我熟悉的话题,9月11日第一个录好节目就出发了。
雷导发字幕让我校对,我是在穿行戈壁滩的路途中完成的,信号断断续续,大漠深处的苍凉历史与江南烟雨中的文人故事,好像相去很远,其实都是人生!我们每一个人,也像一棵树,种子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虽然人可以偶尔走出固有的圈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却终究还是要回来的。
就像文徵明,童年少年时代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浙江永嘉,在山东博平,在南京,16岁回到苏州与唐伯虎、祝枝山成为知己,又在1523年54岁时背起行囊前往京城做那窝窝囊囊的翰林院待诏,四年后归来,却再也没有好朋友的踪迹,唐伯虎已经在1524年初去世,而祝枝山也在1527年一月去世。
之后的32年余生中,文徵明再也没有离开苏州,他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扎根在苏州曹家巷内,作为“吴门画派”的旗帜,高高飘扬,千古流芳。⋯⋯
从新疆回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赶作业,梁老师布置的国庆新课《成语里的苏州》,全新的学习,一头扎进了一个有趣的领域,成语和诗词,都是中国语言文字中精美的升华,读来口齿噙香,意犹未尽。
昨晚上完第一节成语课《成语里的先秦苏州》,总算完成了一半任务,大大松了口气。今天睡到自然醒,起来把已经播出的《时光里的江南》一集一集认真看了看,收获多多。
昨晚播了我的明朝苏州篇,我自己却没怎么好意思看,按要求用苏州话讲述,真的有点词不达意,而且因为是时间关系,许多内容不得不舍去,特别是才子们美美的诗篇剪掉了,有点可惜。
大家有空可以点开来看看,苏州人当然是无障碍,新苏州人也可以配着字幕测试一下能听懂几句苏州话?
这是10月2日谢鸿权老师的宋元篇,正宗学术型的讲述,大宋苏州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谢老师是清华大学古建筑博士后,在苏州从事建筑和规划教育和设计工作已经好多年了,对苏州城市面貌了如指掌。
我喜欢跟着谢老师走读,他精心准备的讲义,他认真的模样,深深吸引着我,令我着迷。
这是10月1日施伟萍教授讲述的隋唐篇,人美声音美唐诗美,半个小时美美的享受,赏心悦目。
施老师是走读苏州二十多位导师中唯一一位有正教授职称的吴文化专家,她对苏州美食、苏州风雅生活、苏州诗词都有很深的研究,她还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走读老师之一,大教授化身幼儿园老师,甜甜的,让人心都醉了。
这是9月30日梁淮山老师讲的魏晋六朝篇,非常精彩。
梁老师是“走读苏州”的发起人,三年来,带着数万家长孩子走遍苏州山山水水、名胜景点,还有园林博物馆,功德无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