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
作业4:核心概念和个人体验卡

原文引用: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核心概念:
一手信息,不是你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种短视频里贩卖的让人一看就被吸引住的“最新”资讯,
不是各大书单上赫赫有名的畅销书,甚至也不是很多业内有名的经典书籍,
而是,在行业内深耕的真正的研究者,基于严谨、科学的钻研,撰写并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经得起质疑与验证的前沿“论文”。
过去,人们常常觉得既然某种观点是书上说的,书又是公开发行的,那就是靠谱的,或者说,既然既然结论是某个知名专家说的,也是公开表态的,应该没问题,
其实,我们应该更谨慎一点,要真正去追根溯源,去这种论调的源头去看看,去找来论文好好研究一番,才能真正验明正身。
众所周知,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就是所谓“开卷有益”,
但其实,选择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更重要,选的书不对、跟的人不对,有时不但不能从中获益,反倒可能被带到沟里去。因为许多三2手、四手的信息里,已经被或有意或无心得夹杂了太多“私货”,污染了原本清澈明晰的“知识之河”。
个人体验:
此前,我不太有关于一手、二手信息的概念,只是直觉地对网上很多文章里的观念存疑,想要知道这些所谓的理论到底从哪儿来的,到底靠不靠谱。
也就是经常不但想要“知其然”,也想要“知其所以然”,虽然最终可能未必真正落到了实处,但确实这种求真务实的观念还是有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关于阅读书籍的选择,一直以来,我都倾向于阅读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家推荐的相对比较经典的书,虽然这样可能会因为自己所知不多错过一些不太出名的好书,但也确实避免了浪费时间去读一些不值得一读的“水货”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