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了太多的徐志摩,“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我们品了太多的林徽因,“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也看了太多的陆小曼,她的美貌的确“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可提起张幼仪,你或许并不熟悉,她是徐志摩的发妻,中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
1.父母之命,媒人之约
张幼仪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却没怎么读过书,因为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
15岁那年,受媒人之约,父母之命,她嫁给了素未谋面的徐志摩,她人生的悲剧也自此拉开了序幕。
结婚以后,徐志摩始终对她冷眼相待,几周后便逃似的外出求学去了。留下的张幼仪悉心侍奉公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的温柔贤惠与不辞辛劳很快便得到了徐家的认可。
徐志摩偶有书信寄回家,从不对她提上半个字。每个学期放假回家时,也完完全全的忽视她,就像她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一样,因为在他的眼里,张幼仪是既不漂亮也没学问的“乡下土包子”。
不久张幼仪怀孕了,可徐志摩并没有一丝的喜悦之情,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儿子出生以后,徐志摩便迫不及待的出国留学了,因为对他来说,他已经完成了父母交给他的使命,这个妻子和儿子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张幼仪:成全你的潇洒与冒险,成全了我的碧海蓝天2.小脚与西服
1920年,为了更好的照顾徐大少爷的衣食起居,徐家把张幼仪也送出了国,那时,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正闹的满城风雨。
在异国他乡,因为语言不通,张幼仪觉得十分孤独,也是那个时候,她才知道原来徐志摩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会和朋友们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聊天,只有当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时才会瞬间冰冷下来,充满了鄙夷。
后来,徐志摩被剑桥录取了,只要他踏出家门,就会从冷漠的丈夫瞬间转变成浪漫的诗人。直到有一天,张幼仪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可笑吧,徐志摩即便如此鄙视她的妻子,却依旧在和她行着夫妻之事,而那时他的脑子里还满是林徽因的倩影,原来诗人口中的爱情并不会有多纯洁多高尚!
新生命的到来让张幼仪十分的欣喜,可徐志摩得知后,竟坚决的让她把孩子打掉。那个年代,打胎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丢掉性命,但徐志摩说,火车还很危险呢,难道大家都不坐火车了吗。
没几天,徐志摩又堂而皇之的把林徽因带回家里做客。林徽因姣好的容貌,淡雅的气质,不凡的谈吐都让张幼仪觉得自惭形愧,唯有林徽因的那一双被缠的极小的小脚和脚上那双格格不入绣花鞋,让张幼仪困惑不已。
张幼仪一直以为,徐志摩就是因为自己是旧式的女子才嫌弃自己的,他俩的结合就像是小脚和西服,完全的不搭调,可她不明白徐志摩为何会喜欢一个缠过脚的女子?
送走了林徽因之后,徐志摩问她对林徽因有什么感觉,张幼仪说:“她看起来很好,只是小脚和西服不搭配。”
徐志摩怒吼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从那之后,徐志摩用十倍的冷漠宣泄着他的愤懑,无视着张幼仪和她腹中还没来得及打掉的孩子,后来索性不声不响的消失了。
直到有一天,徐志摩托一位友人来询问张幼仪,“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儿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那一刻,她幡然醒悟,她和徐志摩的婚姻终于无可避免的走到了尽头。
万念俱灰的张幼仪愤然出走,那是她生平第一次凭自己的想法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她先是投奔了身在法国的二哥,并请家庭教师教她英文,然后又随七哥辗转到德国,并在1922年2月24日,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
就在她出院的第一天,得子的喜悦还挂在眉梢时,徐志摩却又托人给她送来了一封“慷慨激昂”的离婚信:
“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第二天,张幼仪强忍身体上的虚弱,去见了消失半年之久的徐志摩。
徐志摩已经说服了自己的父母,迫不及待的要求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情急之下,他甚至说漏了嘴:“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张幼仪最终签下了离婚协议,就此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
徐志摩在房间里欢呼着,和友人们立刻庆祝了起来,他还夸张的握了握张幼仪的手说:“你张幼仪不想离婚,可是不得不离,因为我们一定要做给别人看,非开离婚先例不可!”
没有人在乎张幼仪的感受。
一番庆祝以后,徐志摩终于想起了自己再一次成为了父亲,出于情理,去探望了自己的儿子,看了两眼后便离开了,直到这个孩子三岁夭折,这对血缘上的父子都再也没有一丝瓜葛。
三个月后,徐志摩紧随林徽因的脚步回到了国内,并发表了一份离婚通告,把两个人离婚的罪过都归咎于封建教礼和父母之命上,而对他与林徽因的爱情只字未提。
可惜,彼时的林徽因却早已从激情中冷静了下来,将感情寄托在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身上,梁思成最终成为了她的丈夫,相伴一生。
不知道当徐志摩被抛弃的那一刻,有没有对张幼仪当初的心境,感同身受。
无疑,选择了梁思成,林徽因的幸运的;离开了徐志摩,张幼仪也是幸运的;迎娶了陆小曼,徐志摩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3.涅槃重生
离婚后的张幼仪带着小儿子搬到了柏林,疼痛可以令人清醒,徐志摩的决绝则让她幡然醒悟,这个世界上她可以依靠的人唯有自己了。她决心不再做那个让人鄙夷的“乡下土包子”,她要让自己充盈起来,让别人对她刮目相看。
于是张幼仪请了一名老师教他德文,还申请到了去裴斯塔洛奇学院学习的机会。她努力汲取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不断的磨练自己改变自己,不再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直到她不满三岁的小儿子不幸因病夭折,再次把她推进了深渊。
儿子去世一个星期以后,徐志摩受母亲之托,不得已前来探望,这是他俩离婚以后第一次见面,也让徐志摩对张幼仪有了新的认识。
徐志摩建议带她去意大利度假,舒缓一下心情,张幼仪同意了,只不过后来她才知道,徐志摩哪里是想陪她,而是在逃离一场追杀,无法回国。
扬言要杀掉徐志摩的便是陆小曼的丈夫,徐志摩的挚友——王赓——时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
徐志摩和张幼仪在一起呆了整整五个月,直到国内警报解除,才迫不及待的回国了。
1926年,离国多年的张幼仪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而这些年对她来说却像是过了一辈子那么长——离婚,丧子,重生——如今的她早已今非昔比。
张幼仪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不单如此,她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云裳,并担任总经理。
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短期内实现了银行的扭亏为盈,更是在抗战期间号召储户捐款捐物,使国人们对女性的力量刮目相看。而由她创办的云裳,更是引领了上海的服装时尚,风靡一时。张幼仪终究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她成了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名词,身边也不乏新的追求者,她的身份更不再是徐志摩的前妻。
另一边,徐志摩已经和陆小曼结婚了,由于陆小曼的大小姐脾气,且生活奢靡,后期更是和瓮端午公然同处一室,每日吸食鸦片,徐志摩的父母看不惯,便搬去和张幼仪住在一起。
张幼仪一面照顾银行和服装店,一面悉心侍奉公婆,就连婆婆弥留之际,也指明要让张幼仪为她料理后事。她的公公更是把家里的全部家产分成三份,一份给自己,一份给徐志摩夫妻,一份则留给张幼仪母子。张幼仪也一直以干女儿的身份照料二老直到他们离世。
为了满足挥金如土的陆小曼,徐志摩疲于奔命,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上海飞往北京,因为他写过一篇《想飞》的散文,所以中国航空公司为他提供了一本免费的乘机券,想用他的文章做广告,已经囊中羞涩的徐志摩当然同意了。
可是当晚,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途中坠毁,他是飞机上唯一的乘客,当场死亡。
得知消息的陆小曼伤心欲绝,拒绝相信,也拒绝去认领尸体。所以大家只能去找张幼仪,是张幼仪让大儿子领回了徐志摩的残骨,并亲自操办了他的后事。
而徐志摩之所以火急火燎的前往北京,是为了参加一场由林徽因主讲的建筑艺术演讲会。
可惜,不管是林徽因还是陆小曼,都没有出现在他的丧礼上。
自此,张幼仪的一生终于和徐志摩不相干了。
张幼仪:成全你的潇洒与冒险,成全了我的碧海蓝天她一面努力拼搏事业,一面照料儿子和公公,除此之外,她还每个月为陆小曼寄去三百元的生活费,直到她的姘夫瓮端午找上门来声称可以供养陆小曼,张幼仪才停止寄钱。
1949年,张幼仪去了香港,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苏纪之医生,两个人相濡以沫二十年,直到苏医生病逝。坎坷一生的张幼仪终于在晚年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在她生命的最后,她在自己的墓碑上冠上了苏纪之的姓氏。
4.梅花香自苦寒来
张幼仪的故事算不得传奇,但也足够精彩。她早年的悲剧就像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但却没有让她就此沉沦,反而在泥潭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来。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那段不幸婚姻里,藏着太多女人的影子。她们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却没有体验过丝毫的幸福,她们无私的付出着,毫无怨恨的奉献着,耗尽了韶华,却只得到了孤独与辛酸。这样的故事,即便是在今天,仍然在不断上演。
可惜,你可能是那个唯唯诺诺的豪门弃妇,却不一定是那个华丽转身的人生赢家。
很多时候,偏偏是彻骨的疼痛才能让人清醒,只有经历过夜的黑,才会渴求黎明的曙光。在那段最晦暗的时光里,有人会沉寂堕落,有人则会幡然醒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别人的同情与怜悯也不会让自己的人生迎来任何转机,一切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自己站起来,自己走出去,自己走下去。
在那个沉浮的时代里,在那些泛黄的故事里,张幼仪没有让人惊艳的容貌,没有斐然的才华,她不闪耀也不夺目,但她是温暖的,她用她的豁达、从容、大度、决断,把自己的人生演绎出别样的风采。
她就像是一杯陈酿,愈久弥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