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有个观念,老了希望能和儿女们住一起,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尤其是老一辈人,从心理上无法接受去养老院。
在大多数老年人的意识里,养老院就如同孤老院,是没儿没女没人管的老人才去那里。虽然近此年来,养老院的各项设施越来越齐全,服务也越来越好,但是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仍然不多。
甚至在农村,有的老人觉得去养老院丢人,似乎被子女遗弃了,内心非常孤独寂寞。
现在的70后80后,生了独生子女那一代的人,都默认自己今后老了动不了的时候,养老院就是自己的归宿。
但是这一代人还没有老到需要进养老院的地步,所以他们说起来轻松。
而我们身边,70岁以上的老人,自愿去养老院的人真的不多,大多数是儿女们送去的。
秦先生的母亲,就是被他送去养老院,想起老人进养老院那天难过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先生内心满怀愧疚。
本来秦先生是想留母亲在家养老的,但老婆坚决不同意,说什么也不愿意让母亲住进来,还发了狠话:她要是来,我就离婚。
最终秦先生只得妥协,含泪把母亲送去了养老院,但这件事在他心里打了结,对老婆也有了看法。
所以当岳母要来家里养老时,秦先生也坚决拒绝!
秦先生和老婆的感情,只要不牵扯到双方的原生家庭,那是没话说的,但只要一牵扯到双方父母,就会争吵。
这些年来,秦先生觉得自己和老婆的感情越吵越淡,他认为老婆不理解自己,老婆认为他不站在自己这一边,搞得两人的心都产生了间隙。
老婆和母亲的关系从老婆坐月子时就开始恶化。
以前不住在一起,双方都还保持着体面,可自从母亲来家伺候月子、带孩子之后,家里的战争就不断。
老婆嫌弃婆婆不讲卫生,做事粗心,做饭不顾她的口味;母亲反感儿媳矫情,花钱大手大脚,爱打骂孩子。
双方都到秦先生这里来告状,秦先生哄了这个哄那个,搞得疲惫不堪,他劝说老婆:妈来咱家帮忙带孩子,你凡事别挑剔。
这边又劝母亲:她不懂事,您别跟她一般见识。
但是这种调解根本就无济于事,家里气氛总是很紧张,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他把母亲又送回了乡下,家里才又平静下来。
十年前,父亲去世了,母亲孤身一人,他要把母亲接来家里一起住,老婆不同意,想到母亲还能生活自理,他当时也没再坚持。
直到五年前,母亲已经75岁了,经常这痛那痛的,做饭也吃力了,他不放心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再次提出把母亲接回家养老。
老婆还是不同意,并且很坚决:你要是敢把她接来,我就立马离婚。
最后为了自己的小家庭,秦先生妥协了,只得含泪把母亲送去了养老院,母亲去的那天流了泪,拉着他的手:儿啊,我去养老院没事儿,只要你们一家好好的就行。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太没用了,红了眼圈。
现在,母亲在养老院已经住了五年了,岳母又想来家养老,他拿出了和老婆当年同样的态度,坚决拒绝。
他对老婆说,我妈给我们带了几年孩子,你都不同意她来养老,轮到你自己妈,你就同意了?
老婆却说:我妈和你妈一样吗?我妈每个月退休金有5000,又不是白吃白住。
秦先生来了火气:你意思是说我妈来家就是白吃白住?你别忘了,咱买房的时候,是我爸妈把全部积蓄20万都给我们。
老婆毫不相让:儿子买房哪家父母不给钱?
秦先生继续说:你妈把钱都给了你哥,那就去你哥家养老,拿这5000块钱来,我不稀罕。
其实秦先生知道,岳母就算来了,也不一定把那5000给他们,何况他也不想要这钱。
老婆:我跟你妈合不来才不让她来养老,我自己的亲妈当然可以。
秦先生态度坚决:不行,我没法接受我妈去养老院而让你妈来养老这个事,你非要接来,那就离婚!
看秦先生也使出了当年自己使的那一招,老婆气得哭了:你这个男人怎么这么小肚鸡肠?跟自己老婆使横这么厉害。
秦先生不为所动,他觉得自己做得没错。
很显然,秦先生和老婆都是50多岁的人了,也不可能真的为这个事儿去离婚,只是秦先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老婆也不好再坚持把自己妈接来养老了。
秦先生的做法没有错,他本来就对母亲心怀不忍,现在如果把岳母接来养老的话,肯定会伤了母亲的心,同时也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
他不能接受老婆对母亲的态度,所以他也无法对岳母做到无私奉献了。
其实人都是这样,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尤其是夫妻之间,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也许,再过十年,养老院的条件更好,人的意识也不断地提升,慢慢地大家都自觉接受了去养老院养老。
到那个时候,不仅减少了这种家庭纷争,也彰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