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综艺《放学后》节目中,来自北京的男生唐笙华的爸爸和深圳的女生李璧君的妈妈,都很苦恼如何跟快到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交流,具体情况什么样呢?
唐笙华的爸妈要出去买菜,临走给他交代了作业,他特爽快地答应保证完成,可是父母刚走他就开始翻箱倒柜,想找到被父母藏起来的IPAD。
突然,一声“唐笙华,你刚才找什么呢?”吓得他立马坐到桌子旁,原来对面装着一个监视器,父母即使不在家,也能随时通过手机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可是唐笙华一边敷衍爸爸,一边拿出IPAD躲到厕所里玩,等爸爸回来问他怎么不在监视器里,他笑嘻嘻地说上厕所了。
爸爸解释装监视器一个是为了安全,一个是为了辅助孩子学习,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监督孩子,却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而李璧君的妈妈则在她写作业的时候,直接进入房间,哪怕李璧君冷淡地说:“我还没写完,请你出去。”妈妈还是一屁股坐在女儿的床上。
在李璧君“你又要看着我!”的质疑声中,妈妈终于出去了,可是几分钟不到,妈妈又进房间问:“你写好了没有?”让李璧君烦不胜烦。
妈妈解释是希望女儿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而在她再一次进房间被李璧君质问:“你能出去吗?”妈妈才说:“我在你身边,我觉得我心里很安全。”
这句话才说出了父母的心声,无论是装监视器还是频繁地进入孩子房间,父母们无非是想随时随地看到孩子在干什么,而不管不顾孩子也需要个人空间。
有人说,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父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学会退出,而不是始终用一种对待婴儿的方式,360度无死角地管控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甚至叛逆。
【2】
窒息的爱只会让孩子窒息。
在动画短片《包宝宝》中,妈妈做了一笼包子,最后一个包子被妈妈塞进嘴里的时候,突然变成了包子宝宝,这让妈妈非常开心。
妈妈带着包宝宝去买菜去跳广场舞,给包宝宝洗澡穿衣服,可是妈妈不允许包宝宝跟小朋友一起玩,更不愿意看到包宝宝带女朋友回家。
在包宝宝准备跟女朋友独立生活的时候,妈妈拼命拽住包宝宝,可是包宝宝还是想走出家门,妈妈气到流着眼泪一把将包宝宝塞进了嘴里。
多么恐怖的一幕!既然你不肯永远地待着我身边,那我就毁了你!等到长年不在家的儿子带着礼物回来看妈妈的时候,妈妈才明白自己以前的做法有多自私!
我儿子今年10岁,我事无巨细地照顾他长大,可是这两年他对我越来越反感,我让他穿外套,他非要穿衬衫;我给他准备水煮蛋,他偏要吃煎鸡蛋。
刚开始我也很生气,这小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后来我慢慢想通,他在一天一天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我没有包办的权利,而应该给他选择的自由和空间。
现在他写作业的时候我不打扰他,他安排周末活动的时候我尽力配合他,儿子做事越发井井有条,人也越来越自信,跟我的关系也改善很多。
有人说,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父母要逐渐调整跟孩子的相处方式,逐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不要随时监视孩子,这种窒息的爱只会是害。
【3】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会成长。
有一种父母叫“直升机父母”,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有这样时刻看着孩子才安心。
同事大李上初二的女儿小可宣布退学了,夫妻俩无计可施,只能找老师做工作。老师劝他们先反省自己,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大李却梗着脖子说:“她都不上学了,我能不关注吗?”
小可上学放学妈妈接送,周末更是安排满满的兴趣班,写作业的时候爸妈轮流坐在一旁陪着,小可怎么反抗都无济于事。
这回小可闹着退学,是因为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李以“学校不让父母陪同就不参加”的理由,拒绝了小可的请求,气得小可情绪直接崩溃。
小可哭着控诉父母从来不给她一点个人空间,做什么事情都要看着她,就连上厕所都是隔几分钟就问好了没有,她早就受够了这样的管控!
父母总希望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殊不知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更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情绪,不妨学学美国“富过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
从创始人老约翰开始,他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儿子小约翰没有富家子弟的纨绔,而是努力积累财富,并且放手让他的五个儿子闯荡社会,学会赚钱和投资。
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中说,你希望我能永远同你一起出航,这听起来很不错,但我不是你永远的船长,上帝为我们创造双脚,是要让我们靠自己的双脚走路。
一百多年前的人都知道父母不是孩子永远的依靠,父母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更应该放手让孩子学会成长,而不是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父母只有忍受住分离之苦,才是真正爱孩子,也是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考虑,相信他们的孩子未来一定更美好。
【4】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知乎上有个22岁的女孩控诉说,她目前为止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在离家30分钟车程的地方完成,从来没有单独在家里过夜,和同学出去玩要申请才有可能通过。
她这样形容跟父母的关系:想象一个特别爱你,特别死缠烂打,情绪特别不稳定,而你特别不爱的一个追求者,和你住在一起的感觉。
这样的父母多么恐怖!无孔不入地侵入孩子的世界中,只会让孩子对父母越来越厌恶,也对自己的人生越来越没有期待。
逐步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自由分为两种,一个是身体自由,一个是思想自由。父母随意进入孩子房间就是侵犯孩子身体自由,而偷看孩子日记本就是侵犯孩子思想自由。
对于6周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在安全的范围内,就要逐步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总找借口进孩子房间,更不要一直看着孩子写字,这压力孩子真的承受不了。
父母可以跟孩子协商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更要做到不乱翻乱动孩子的物品,允许孩子拥有小秘密,而不是事无巨细地刨根究底。
逐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学钢琴还是学书法?周末去看电影还是逛超市?凡是涉及到孩子的选择,父母就要询问孩子的意见,而不是问都不问就替孩子做主,孩子不愿意还指责孩子不懂事。
心理学专家李雪在《遇见一个人》中说,对精神生命最好的扼杀就是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判断替孩子选择。
父母要逐渐给孩子放权,让孩子参与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才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尊感,培养孩子承担选择后果的责任感。
要知道父母没有替孩子做主的权力,那些长期生活在父母的管控下的孩子,长大以后要么畏畏缩缩不成器,要么胆大妄为叛逆得很。
如果你不想等到孩子承受不了你窒息的爱,而自暴自弃或者奋起反抗的话,请从现在开始,做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吧,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