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
父亲毕竟是个农民,他见识的世界狭隘,并且长期囿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人生潜意识里从“尊重需求”降低到“安全需求”,甚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他所有的认知里,只要活着,一切都好。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人过四十,不谈理想”,何况耄耋之年的父亲?!
特别是吃过苦受过累差不多算是挣扎着活到今天,终于有了好日子可以过了的父亲,怎么不拼命地活着、并且想活得更好一点?
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有几个儿子,我怕啥?”好像他的几个儿子都是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英雄好汉”。在父亲理直气壮耀武扬威的背后,是我愧不敢当的汗颜。
虽然我们兄弟严格遵循进化论和生命规律的发展进步,也确实都比受时代和历史限制的父亲,无论素质还是成就都稍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我们都不及父亲对“生存”的理解深刻。
也许,在父亲一直以来的心中,“活着”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全部意义。至于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上天早已注定,争不来抢不得,自己也就不必去羡慕嫉妒恨,“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看透了世间炎凉的父亲,对这个世界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快快乐乐地活下去。
但是,自然规律不可能容许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特别是在生命这件事情上。父亲在奢求活着的同时,又在抱怨疾病带给他的病痛。
比如这次来省城做疝气手术。先是跃跃欲试,听到费用要高过地级市,稍作犹豫,马上决定“就在大医院做”,“大医院至少(比地级医院)保险”,“无非不过就是多花你们几个钱”;等到在手术室无意中窥见手术过程,又心存疑虑“是不是实习生动的手术”?再到手术后医生没有给他输液,他焦躁不安,怕“整出了拐”;最后在医生要求出院,他自以为“至少要住十天半个月医院”,拒绝出院,还是主任医生“恶狠狠”地下了“逐客令”,才二十万分不情愿地回家。所有这些,都是父亲希望“活下去”,“好死莫如赖活着”!
回家本应静养,但不能做“微创”只能做开放性手术的伤口,哪能一下子完好如初?于是,伤口不时的疼痛让急躁的父亲不停地唠叨,甚至破口大骂。在父亲的心里,“花了大价钱在大医院做的手术”,“为啥子还要痛这么多天”?
我耐着性子给父亲解释,“不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手术的刀口最起码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恢复吧?”虽然心里也着实窝火,但想想可怜的父亲,八十岁了,还要忍受这皮肉之苦,本来就来日无多,还不能安宁地度过这屈指可数的日子,也确实不易,便悄悄地打消斥责的念头。
我不是圣贤,也非大孝之人,但我至少清楚地明白:我是个不应该受到良心谴责的人!在未来的日子,我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此心足也。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相同,对亲情的呵护也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层次有实实在在的差别。我们不能强迫任何人做任何事,只求自己内心的安宁,就好。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3天
上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