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良好习惯,很多都需要年幼时培养。尊重宝宝的成长规律,对孩子适当引导、规范,培养基本的做事规则和习惯特别重要。但“度”的把握很关键,无论是过于“严格”还是太“放任”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婴幼儿给予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影响日后的学习能力,难以培养孩子创造、参与和担当的品格;而若无必要约束,也容易让孩子没有规矩,缺乏边界,骄纵、霸道,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给孩子建立规则要趁早故事中的坤坤和思颖似乎原来都很“乖”,现在好像都不听话了,两岁左右的宝宝就会有自己的主见,不满足要求会耍赖、发脾气,令家长挠头,常常让人又气又爱,教养中需要掌握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行为表现特征,养育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陪伴宝宝度过这个成长的关键期,快乐自信的成长。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物品有很强的占有欲,他们开始有“我”的概念,懂得“所有权”了,凡是看见的、摸到的或是所喜欢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不仅不允许别人的侵犯,还要采取方式获得,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哭和闹就成了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善的孩子最自然的呈现形式。如果经不住孩子的哭闹,随意满足孩子的要求,就相当于变相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奖励。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把握原则,能满足的尽量满足,暂时满足不了的,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延缓,比如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则应该坚持原则,否则将来就会养成以哭来要挟家长的习惯。
给孩子建立规则要趁早但对于宝宝不过分的需求,还是可以满足的,孩子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围绕给孩子培养规则意识,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理解和尊重孩子。不听话、哭闹是宝宝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不要轻易干涉他的行动,偶尔可以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再给予指导,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尊重,自尊得到维护的孩子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我控制能力也会提升。
2.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对某些物品感兴趣时,会千方百计地想得到,甚至还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此时家长不要粗暴地制止,而应去觉察宝宝背后的需求与意图,并用孩子感兴趣事情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能带他离开目标物品的出现地,及时离开,比如当孩子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着玩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皮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当孩子提出合理要求,特别是他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时,比如要求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能避免“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4.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语和孩子“讲道理”。比如孩子在超市看到一个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吉他时,就认为那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父母可以这样跟他说,“宝贝,小吉他想他的伙伴们了,趁着你不玩的时候,他回家来看看他的伙伴们,不过等我们到家时,小吉他又会回到家等着和你一起玩儿,妈妈保证!”这样和孩子交流,孩子不会赖着不走了,还有了一份期待与好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