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四)读书笔记 2 ④
如何做到用心爱,用灵爱,而不是用肉体去爱呢?前提是你要把你的愿力(即出离心),从凡夫的层次拉到圣人的层次。这也就是学佛首先要发四弘誓愿的原因。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我们学佛人从始至终的愿。倘若四弘誓愿没有在我们学佛人心中真正生起,你每天念四弘誓愿都是有口无心,自欺欺人。你所谓的度众生,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自己个人的需要,而不是出于悲心、爱心。所以佛讲法有一个是否对机的说法。但是,愚昧的众生听到佛说法,往往是以自己的知见去揣摩佛的意思,理解佛的思想,所以就有了后面的这句:依文解义,三世诸佛喊冤。
只有你变得慈悲了,你才能认识慈悲的人;只有你变得伟大了,你才能认识伟大的人;只有你变得有智慧了,你才能认识有智慧的人。否则,你眼前出现的一切都是我执。因为你是一个我执很重的人,你看什么都是我执的显现。所以,关键是看你以什么心态、境界来看眼前的一切。
有智慧的人不只是用嘴巴讲道,还会用行动把道体现出来。只有在行动中,在做事的时候,才会体现出你的智慧、你的心量、你的爱心。你的内心世界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尽显无遗。
尽管佛性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凡夫的能力和心量是有限的。倘若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结果一定是什么都要不到,什么都抓不住,最后只能落得两手空空。倘若你敢全然地放下手中抓住的东西,最终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有失去,你什么都拥有。你敢先放下,你就能得到万物。这是一种境界,是修行人必须达到的境界。
放下与放弃有着本质的区别。放弃是丢弃,永远不再想它了。而放下是因为你现在有更高的目标去攀登,有正道要走,暂且把身上背的东西放在道边,否则你没有足够的力量进入道中。当你走到了目的地,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有放下,什么都没有丢掉,你所谓的放下只不过是一个概念,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一种执着。可是我们凡夫就是活在虚幻的执着里,被概念所困扰和束缚。超越的是见地,迷惑的也是见地,令我们痛苦不堪、不能解脱的,还是见地。倘若一个人的见地能提升,在见地上能解脱,还有什么是不能解脱的呢?
佛教徒要时刻铭记自己的愿力,它意味着你时刻看住了自己的身口意。你把愿力抓得越紧,你的心就离道越近,你就能更好地与道相融。
你所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你佛心佛性的显现;你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是你佛心佛性的显现。你的志向立在佛这个层次,你的心就在佛这个层次;你的志向立在俗人的层次,你的佛心佛性也就跑到俗人的层次。佛无处不在,就看你把他往哪里放。他不会支配你,而是由你来支配他。你发多大的心,他就能跑多远;你有多大的心量,他就会结多大的果。他绝对会和你配合,不会和你对抗。
学佛是最容易的,所谓的难,是难在你的佛心不能持久地升起。你只是随着你的情绪,想升就升,想落就落。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是不会跟着情绪跑的,佛心一旦升起,就会冉冉上升,永不坠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