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读的第二本书是《泪崩:拿命做教研,学渣变学霸》,看到这题目,我以为又是写老师苦口婆心埋头苦干苦心孤诣苦海无边的教育学生改变学生的故事,想看看在这个人人都可对老师横加指责嫉妒,老师苦不堪言的年代,还有这般清流的故事,带着几分好奇,我决定把它当做我暑假的第二本书来读,一饱眼福,先睹为快。
没想到的是,这本书是本科幻小说。
博士老师孔凯狂身患绝症,命悬一线,在梦空间得到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大师的指点:只要培养学生成学霸就能续命,于是,为了续命,昏迷中的孔凯狂老师利用每天清醒的半小时争分夺秒写教案,做教研,成功地把班级50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还帮助了贫弱学校的100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后来又研发超人类的高科技产品,比如高精密度眼角膜,机械皮肤护甲,高精密度假肢等……
我已经过了看科幻小说的年龄,更没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越看越觉得是一场闹剧。今天决定写完此读后感就果断放弃了。
一点体会:
1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脾气去创造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孔老师针对全班50个学生,一生一案,对每个学生做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从心教入手,追根溯源,唤醒学渣们沉睡的内心,以爱与理想之名激励引导孩子们树立理想,为梦想努力。
这样谈心式教学,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但却让学生坚定信心,沿着学习的路勇往直前走下去是不会错的。
教书育人,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学识,更要有一颗育人之心。
2心怀天下,将科研成果无私捐献,为人类做贡献,是学习的意义,懂得学习的意义,必然会有心理上的转变,也会有行动上的支持。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很久以来我们都将读书的目的固化为考个重点高中,上Top10的大学,找到好工作,然后娶得好嫁得好。
其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老师心中有大格局观,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教育出视野开阔理想远大志趣高雅的学生。周恩来14岁就决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霍去病17岁就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为人生信条,夏完淳14岁随父抗清,文采风流一世宗。
快马加鞭,自古英雄出少年。
教育学生学习做人,从小立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将个人理想与同国家社会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是各种志向的底盘,未来才能长成人类脊梁。
关于学习方法方面有两点值得借鉴:
1肌肉记忆比机械记忆高许多倍。
2学生教学生,教学相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