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有些地方,离开很久,再度相见,仿佛如昨。不是记忆好,而是因为印象深刻,彼此牵挂。
在皖南扬溪群山之间,有一个地图上没有标识、去了连手机都不能拥有的地方。对它,我便有这样的感觉。
早已立秋,但正午日头,仍如盛夏,毒辣无减。登记、安检,进入房间,放下行李,迫不及待走到阳台,整个山谷的清新朝我扑来。我深吸几口,一路劳顿与燥热顿时消散。
与先期入住的同事寒暄,我回忆前年来时的情形。他则提醒,上次来,已是大前年。这才恍然。时光如此易逝,而这座山里,曾经的五日,留在心中印记,竟是如此深刻。虽经数年,从不曾淡去。
任务没变,同事也大多没变;住所没变,只是换了一栋楼,这座山、这片林,容颜也没改变。
次日,处理完工作,便是长长的等待。
我喜欢这里的一切,享受这样的近乎与世隔绝……
(一)写字
熟人都知道,我喜欢写字。
来之前,红星兄就反复叮嘱,把笔带上!
说实话,我没有随身带笔的习惯。因为在我看来,笔与剑一样,是有一定资格的人,方可随身拥有的。“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长剑高冠,不是招摇炫耀,而是贵族风范。春秋时吴王余祭送其弟季札出使,见他没有佩剑,当即解剑相赠。那个时候,佩剑不仅防身,更是王室贵胄的身份标识。
这是一种仪式、一种荣耀。
还有一种人,也随身带剑——行走江湖的剑客,但有风险,剑术没炼到相当境界,就出来混,要么被杀,要么被辱。真正的高手,剑在心中,随手捡起树枝,便强于龙泉。令狐冲被田伯光扼住喉咙,无计可施。风清扬在旁大喝:“蠢才,手指便是剑!”令狐冲闻声,右手五指疾刺,使出一招“金玉满堂”,正中田伯光“膻中穴”。田闷哼一声,委顿在地。令狐冲后来行走江湖,几次比武、决斗,也是顺手向身边人借一把剑,就能把对手打得稀里哗啦。
扯了这么远,只想说明一个观念:随身带笔,就如随身佩剑,一要有身份,二要有功夫。而我二者皆不具备,所以从不敢把笔带在身边。
其实,这种想法也有失偏颇。练成盖世武功,除了天赋异禀,哪一个不是耗费大量时间、汗水,剑不离身、拳不离手,终其一生、矢志不渝?又有几人能像虚竹和尚那样幸运,无量洞里与无涯子双掌轻轻对接,便获得七十年功力?
想到这,再念红星兄的反复交待,心头窃喜:难不成他要学无涯子,在扬溪山中传我于笔法秘籍?
与红星兄虽只熟识三年,但我认定,他是同龄人中悟性最好、用功最深、笔力最强,且没有之一。一支笔、一个墨盒、几片小笺,走到哪、带到哪,坐在哪、写在哪,就连在高铁上,他也要写上几笔。
我知红星兄,先于他知道我。八年前,偶然在新浪博客上刷到一个叫淳子父的人。圆脸、寸发,平和、精干,如他的字,清刚脱俗,非常合我对字的审美,但不知道其是谁。直到有一天,他因公事来我们机关,打了一个照面。问同事,才知其人,却未交往。2017年,我调到现岗,与他业务上有了交集,才算正式接上了头。
知道我喜欢写字,他也很高兴。第一次见面,便送我一刀宣纸,颇为感动,也倍增压力。后来每次去他单位,都要当面讨教几句,而在一起时间最集中、交流最多的,还是每年一次的山中相聚。
这次更不例外。
尽管出发前,我在朋友圈发帖,再度表达对米字张扬率性、激荡驰骋的喜爱,但此行我还是选了赵松雪的几本帖和信札。
因为我觉得,写字要与心情相通,与环境相宜。王右军写《兰亭集序》,醉意凝于笔端,字如其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颜鲁公写《祭侄文稿》,愤激泻于墨中,字言其心,愤从悲来,激中藏柔;苏东坡写《黄州寒食诗》,则是郁结流于纸上,字表其境,凄风苦雨,失意不堪……
扬溪此间,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山静林幽,鸟唱虫鸣。满眼翠绿,双耳秋声。粗茶淡饭,清泉作饮。心远地偏,犹如桃源。何来醉意,何来愤激,何来郁结?惟赵孟頫的平和从容、恬淡秀逸,方能与此刻此境中的我,灵犀相通,神情合一。
晨起,临窗而坐,读写几行松雪洛神,“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抬头望,山之巅,轻雾蒙纱,松竹摇曳,犹如神女长袖起舞;午后,磨墨铺纸,临几页《三门记》《妙严寺记》,一扫心中之浑浊,陡增清醇之精神;睡前,则多摹拟赵氏信札,青灯之下,神交古人,了解其日常交往、家长里短,体悟其处世风格与内心世界。不亦快哉!
而更快乐的是,扬溪五日,能受红星兄当面提点,把手相传。我曾见过他临的赵孟頫《头陀寺碑》,神形兼具,功力了得。“折处要顿,不应轻率”“关注细微,注意映带”“要求神似,不刻意形同”,讲到带劲处,便提笔舔墨,对临示范,我在旁观摩,颇为受益。等他离去,我有意接着他的字后,续临几行。后来拿给小郭同学看。她说没看出区别来。这位外行的话,也让我虚荣一回,颇为自喜一番。
不过,此行归来,我于写字,倒真是更添了一份理解与信心。
感谢扬溪濯我心!
感谢红星兄教我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