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本好书读书
《乌合之众》丨“群体”二字究竟代表着什么

《乌合之众》丨“群体”二字究竟代表着什么

作者: 蓝色牛仔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6:33 被阅读26次

    我一年多前看完的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撰写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戴光年的译本。

    社会心理学这个名词,对我来说无疑是陌生而有趣的。所以,当初决定看这本书,也是为了增加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奇——我们从小就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说法,说明“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应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乌合之众”这个词,却又彻底颠覆了这个认知,而本书恰好就是从这个我们一向不太认同的方面来展开分析和论述的,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想从书中寻求答案。

    全书共分为三卷十三个章节,分别从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以及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乌合之众章节目录》

    本书出版于1895年,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这个观点,作者在第一卷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中就很清晰地呈现出来——

    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每一个人个性的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当环境正常的时候,他们是一些合法的公民或是善良的官员,而当环境突变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邪恶、残暴,就连他们自己也无法相信。

    这几句话,让我很快就联想到了我们国家那段极为特殊的岁月。虽然我不是亲历者,但经历过那段风雨岁月的父母在和我们说起那段岁月发生的种种往事时,我们都觉得匪夷所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我之前一直坚信,“人民群众”这几个字是善良、正义的化身,但是得知自己的父母在年轻的岁月中,竟然忍受住了那么多非人的折磨,我的后背就直冒冷汗!可以说,那段岁月,群体的疯狂已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作者有这样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人民群众”,以强调我们在智力上所占的优势。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人民群众”绝不比任何一个人更聪明,反倒是他们的愚蠢有目共睹的。任何一个人都比“人民群众”聪明,所以“人民群众”是靠不住的,除非你想获得一个最愚蠢的结果,那就另当别论了。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从“本能的力量”、“传染”和“暗示”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释。并例举了中世纪时期的十三、十四世纪肆虐欧洲大陆的鼠疫。由于当时的医学并不发达,城市、乡村中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这场鼠疫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的罪行。于是,大规模的鞭笞开始流行。最初教会也认为这样做很对,但当鞭笞行为渐渐变得失控,教皇颁布了禁令。而失去理智的人们,则需要为鼠疫的横行找一个发泄口,于是,那些长相丑陋或行为古怪的人都会受到怀疑。富人、残疾人和犹太人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迫害也接踵而至。很多被攻击的无辜人士,被赶入巨大的木制建筑中被活活烧死。

    为什么群体会出现这样一种令人近乎疯狂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群体认为是在“替天行道”?作者又有这样一番论述:可以说,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在群体中会表现得极度无知,甚至会迷乱于简单的常识。一位最富理性的唱着,在群体中会变得盲目、轻信而容易狂乱。一位富于经验的专家,在群体中会丧失其在独有领域的判断力与处理能力,他甚至比不上一位独立的新手,一位善于独辟蹊径的智者。在群体中,会变得盲从、混乱,成为一个人云亦云,不知因果的平庸之辈。

    真是一针见血的分析!所以,也就不难想象,在父母年轻时经历的那段疯狂岁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随波逐流,为什么一家人会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而反目成仇、互相揭发,为什么连最起码的道德人伦都丧失殆尽!

    作者在第二章“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之“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一节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分析。

    群体埋藏了所有的怀疑精神与独立意识,他们只臣服于激烈的言辞、虚拟的形象。正因为如此,群体才会为自己创立偶像,塑造英雄。而对于他们自己的英雄的感情,群体也会做出同样夸张的表现,几乎在所有的传说中,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美德,总是被群体无限地夸大。最终演变为一部史诗一样的神话。这种夸大甚至还被带进了生活中。早就有人指出过一个现象——观众会要求舞台的英雄具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勇气、道德和美好的品质。

    全书有很多这样精彩的论述,不仅启迪人的思维,同时也能够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地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当然,本书第一卷当中,也有一些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比如“妇孺的言论不可轻信”以及“被越多人证明的事件,往往就错得最荒谬”。

    当然,瑕不掩瑜,一百多年前的观点,放到今天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很庆幸能够在茫茫书海中和这本书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我知道,和智者“对话”,自己虽然不会一下子变成智者,但至少在看问题的角度上,会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视角。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247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丨“群体”二字究竟代表着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fx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