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说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这个说法并不全面。准确的来讲,事物应一分为三才更科学,也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真理。
第一,事物一分为二的认识,是比较初步的感性认识的提炼。《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确实,我们许多事物,简单的二分法基本可以概述。如人分男女,动物分雌雄,天分阴阳,色分黑白,电分正负极,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较为初步的认识,在一般情况下也是正确的。
第二,事物应一分为三,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一分为二之所以有缺陷,因为还有不少情形不能概括。比如“三才天地人”。天与地之间,还有人;黑白之间,还有灰色;雌雄之间,还有雌雄同体;与门非门之间,还有或门,等等。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除了较为普遍的二分法之外,常常还存在第三种情形。比如:战争与和平之间,也不是简单的二分法可以概括的,因为其中还有总体战争局部和平、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情形。教员在关于世界划分时,就把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事物有大有小,还有中;左右前后之间,也还有中;中庸里除了事物的两个极端外,还注意把握中;富人和穷人之间还有中产阶阶级等,可以说事物一分为三,更能接近古人所说的“以类万物之情”的目的。
又如教员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加了个“变化”的因素。教员指出:认识不仅是“解释世界”,也不仅是马克思所说的“改造世界”,认识还是发现和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实践也不是为了“实现预想的目的”,而是在“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也不仅在于认清历史大势而顺应时势,而更在于创造时势和扭转时势,也就是不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既成的理论去改造世界,而在于变化着的世界逼迫我们去改造理论,创造历史,以形成新的理论。唯物辩证法中,除了强调“对立”的双方以外,还强调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
教员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主要的;但是,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同样,矛与盾除了矛盾的两方面以外,还有矛与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互相转化。
第三,事物一分为三,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规律。如,在古希腊的矛盾观中,矛盾的双方是对等的、是均衡的,正如有正就有负,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但教员的《矛盾论》超越西方矛盾学说的根本之处,就在于教员认为,矛盾还有不对等、不均衡的,对立着的事物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因此,我们不但要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从变化的角度说,往往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变化的主动地位,而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主动地位。用教员的话来说就是“大是小变来的,强是弱变来的”,以小搏大、以弱胜强,这就是变化最为动人的地方。从而也超越了西方观念中的“非黑即白”、“你输我赢”等简单认识事物的二元对立学说。而西方的二元对立学说,只能说明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也是造成世界混乱的根源,这个道理,金灿荣、张维为、范勇鹏早已说过多遍了。我想,如果公知们懂得一分为三的道理,恐怕就会聪明一点的。同样,金一南批评的西方诸多“陷阱”理论的要命之处就在于,西方学者只会总结现象,从而把对现象的描述当作事物的规律,更当着教条而到处生搬硬套的乱用。
学习数学我们就可以知道:两点决定一条直线,三点才能决定一个平面或者一个曲面。我们中国的“中庸之道”,实践上也是三点论的一个表现,“执其两端而用乎其中”,本身就包含着三点论的内容。
由此可知,事物应一分为三,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从而更有利于我们从事物的联系中寻找规律,也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同哲学体系,有不同体相用,弄清三者特性以及三者之间关系,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体相用圆融于一体,体就是真如本体,相就是各种显相,用就是随缘起各种妙用,体、相、用、是三而一,即一即三。
体—相—用
如—是—我
如—来—佛
灵—身—心
空—色—中
无—有—中
空观—假观—中观
法身—化身—报身
信息—物质—能量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无极—宇宙万物—太极
混沌—宇宙万物—盘古
圣父—圣子—圣灵
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
网友评论